试述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理由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35239 浏览:1596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却入口就是者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改变教学方式,以“问题意识”为纽带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架设探究桥梁,引领学生大胆质疑。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下,实施创新教育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问题”充满学生头脑。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变革“填鸭式”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学习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求得探索,善于教会学生敏捷地发现问题,大胆得提出问题,并去分析、比较、研究,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现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重要性在于:
1.“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只有对某一知识和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才能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导致问题的出现。问题是学生探索生物的动力,问题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
2.“问题意识”与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问答法”、“谈话法”,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书本、对教师只是被动的服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观念、主张,毫无主动性可言。由于学生不是主动带着问题去研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问题意识”有助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意识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的提出本身就体现着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性人才重要品质。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束缚,鼓励、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敢想、敢于怀疑,敢于异想天开,不要拘泥于名家的结论,提倡好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

二、营造氛围,组织课堂教学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冷漠、过多指责,课堂气氛必然趋向紧张,学生会产生压抑感,其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让学生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应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学生将会由“不敢问”到“敢问”,再有“敢问”到“善问”,进而能做到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真正发现学生,学生发现自我,发现问题,从而获得自主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改革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好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运用生物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的生物学实验在给学生带来 、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使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形成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现代教育技术带来教学观念、教学关系的重要变化,能从多渠道、多手段、多角度的协同运用,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
3.根据学生需要,用理论解释现象和事实,引出问题情境。例如,学习“动物的行为”时展示一组画面:两只公羚羊在争斗;乌贼释放墨汁;松鼠松果;孵卵;公鸡报晓等。这些画面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于是引出问题情境:这是什么行为?这些行为之间有什么区别?
4.利用日常观念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日常形成的许多不科学的概念,往往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如学生常认为:凡是茎都生长在地上,根都生长在地下。给他们一些实物:马铃薯、萝卜、藕等,请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实物,问:这些生物有的有芽、分节、有的没有,你能说出是根还是茎?通过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改造,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谚语、民俗、典故、虽聊聊几字,但画龙点睛。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山不容二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等等利用其创设问题情境,引向课堂所授主题,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一定要这样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利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产生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取同样大小的萝卜两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其变化;自己做一道糖拌西红柿,观察其变化。上课时学生列举出大量实例,但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