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读书读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4927 浏览:68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曾经对自己以至对自己信任的人说过,书本是虚幻的东西,读其书不如真实地去体悟生活,不读也罢。但是,我错了,错的不堪而言。我试着慢慢的去理解,去感悟书本中知识的韵味,我甚至告诉自己试着悄悄走进每一个作者心灵的港湾,甚至在那里去找到我眼中的哲理,找一种收获。
放假了,但是人生不能因为片刻的放松而停止规律性的运动,哪怕是读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一段优美的文字,也是那刻人生的点缀,因此,我便选中那本《路遥文集》。
《路遥文集》应该是一部关于路遥先生个人生活的经典之作,透过这本书,我发现一个人的内心犹如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正如路遥先生所说:“实际上,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孤立的,使整个社会密切相关的,互相折射。”他的交集就是反映一个社会背景下的几个人物,从而揭示了整个社会的本来面貌。就拿他的《人生》来说吧。这部作品是向生活深处开掘的,没有被生活的表面东西而迷惑;同时,他也意识到城乡的交叉中也潜伏着生活各种矛盾的交叉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各种矛盾的冲突,年轻一代于老一代,旧思想与新思想之间的矛盾交叉,开拓了生活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了生活的更深的底层和内部,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去考虑整个社会矛盾的交叉。这也是他深刻的认识到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的联系,从而使我认识到,作为读者要考虑作品的大背景,作为作者更不应局限在个人的世界里喃喃自语,无病。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要想成就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首先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不能满足于自己所认识的那个生活小圈子,躲在自己的内心去搞创作。难免会无病,读者的耳朵是聪慧的,结果是骗不来眼泪,反而还取到了讽刺的微笑!所以,当我们面对白纸无从下手时,与其在那里书写自己无由的“病态”,还不如描写一下生活、社会、风景。正如路遥先生在《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的致词》中写到:“人民使我们的母亲,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的为此而歌唱。”他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中国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令每一个农民的儿子感动。他的那种感情正像艾青先生的那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路遥先生的作品都曾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养育他这片充满营养的土地的深沉的爱,他时时刻刻有一种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从而把握住了历史的主流!
对,我们应该承认,要有一种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为使自己的付出有价值,我们就应该生活在人民的中间,在与人民的生活中,体验得与失,成就理想,完美生活。
他说过,他在劳动人民的身上学到了一种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不管有无收获,或收货大小,从不中断土地上汗流浃背的劳辛;即使后来颗粒无收,也不后悔自己付出的劳动。他把这句话作为他工作的理由,指导着自己在生活中行走,在创作中努力,和劳动人民一起前行。他的这种体会,感悟不仅是作为一个作家,甚至是每一个人面对事业应该做到的。这种信念,绝不会是轻浮的,藐视生活的,我们作为学生,更应该如此,小小的失败不是什么,只要找出其中的纠结,叹息片刻,一笑而过,甚至可以制造更多的痛苦来折腾自己,使自己坚强,使自己经验十足,这样才会在生活的道路上“畅通无阻”,一步步去成就理想。
理想,是现实的超越,但却是真实的,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失去了生活的动力,糊里糊涂一辈子,使生活失去意义,同时,“理想不能纯粹局限于个人琐碎的中,不要把理想和琐碎混为一谈,因为这是有区别的,一个真正理想的人,他多从事的一切劳动、工作和努力,不仅仅满足个人的一些,而是要为他身处的大环境,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路遥先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和奉献,他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一直在坚持着早晨从中午开始,一直安慰自己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才是他人生的幸福,一直在学习劳动者的那种高贵品质。虽然,他是一个文人,但他没有软弱,始终胜任这种长期艰苦的劳动,他并不羡慕安逸与享乐,而是不断的强迫自己自找苦吃,经常检讨自己,否定自己!从一个人到一个社会,从每一个童年的慢慢地走来,我们也曾经有过理想,也曾有过失败,但是我们还是在放弃的路上重新回头,又转向下一个“天堂”。这明显是为了“顺利”而回避困难,现在想想,那实际上等于欺骗自己。路遥先生说,一次壮烈的失败不是终点,但他完全有可能是通向目标的连接点,要在困难和挫折中突破,首先要战胜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刚从好奇的日子里转过来,正投身于一个新的生活空间里,我常常用写日记的方式告诉自己,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尤其是那种文学生活,写写诗歌,读读散文,看看小说,但是我没有完全做到为实现理想的牺牲与奉献,多了的就是苦思冥想,但是从没有动手将思到的东西写下来,缺少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精神。我要改正,不要让生活来找我,而是自己投身于生活,并主动去寻找那些丰富的、严峻地,能给人以磨练的生活去实践、去体验!找一个牵强的理由,让自己自信,并动起来去成就理想!
路遥先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才会生活得更为充实。”在这里面他说,通常情况下,他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左右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他还说,他经常午饭后,几乎立刻就扑到桌面上工作,并且从未有午休的习惯。他就是在这种有规律性的生活中,距离的开拓者自己的生活!想到这里,我不禁感觉,一个已经有成就的人依然在人生的河流中搏击着,而一个毫无收获的我为何而不奋斗呢?常常自信的告诉自己,理想终究会成为现实,一直认为理想是只有自己敢想而想出的,根本没有想到,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在生活的平地上,堆积起理想的大山,要对自己残酷一点投入到牛马般的劳动,才能有收获,并且要一味的坚持。路遥先生说:“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所以要对自己残酷,在生活中自找苦吃,使自己拥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人有时也会遇到得意的生活,总是在此时会忘形,尤其是得到一种荣誉的时候,但是路遥先生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的《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中写到:“当得到一种社会荣誉时,自己内心总是很惭愧的。”因为他认为只有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给他们带上任何荣誉的桂冠都不过分。“但是,他们要求的从来都不是这些,而是默默无闻的永恒的劳动和创造。”正因为路遥先生有这种信条,他才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形,失败的时候不气馁,所以我作为一个小小的学生,就更没有理由在成功的片刻止步前行!还是那句话:“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完美,还取决于他把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去奉献社会,正如路遥先生在《作家的劳动》中所说:“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的奉献。”渐渐的,我们就会在这种正确的人生信条的指引中,实现自己的那种完美的生活。
读完这本文集,我有了一种独特的收获,但我不仅认识到,读书的意义,更明确了读书的目的。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不是对时间的消遣,也不是对任务的完成,重要的是对心灵的弥补。我说过要悄悄的走进作者的港湾,去找一些我认为的哲理,我从这本《路遥文集》中找到了,它们真的会作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会再痴想着,逃避现实。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要去面对,并勇敢地走下去,完美的去实现我的生活!
我还要读书,还要走进作家们的港湾,或许更多的哲理,我必须去体悟!在这些港湾里,我有了从未有过的收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