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金钥匙学好数学一把金钥匙——动手操作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6886 浏览:218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你们愿意帮老师布置会场吗?(愿意)现在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鲜花、旗子、灯笼制作彩带,等一会儿我们来比一比谁做出来的彩带最好看,好吗?(学生六人一组制作彩带)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作品,哪组做的彩带最美呢?
生1:第一组先摆1个紫灯笼、1朵红花,再摆1个紫灯笼、1朵红花……看起来很好看。
生2:第四组先摆1朵红花、2朵黄花、3朵紫花,接着再摆1朵红花、2朵黄花、3朵紫花……这样摆很整齐。
生3:第三组摆得很乱,一会儿是灯笼,一会儿是花,一会儿又是旗子。
生4:对,第三组摆得有点乱,不够整齐。如果摆整齐一点,会好看一些。
生5:第六组先摆2个灯笼、1朵花,再摆2个灯笼、1朵花……很有规律,很漂亮。
……
师:同学们都觉得像这样按一定顺序制作的彩带看起来很整齐、有规律,让人觉得很美,是吗?老师根据你们的建议去布置会场,肯定很漂亮。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对规律性的排列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学生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使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做了加工改造,通过让全体学生动手制作彩带,呈现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规律进行设计,在评价他人与自己的作品中初步感知有规律的排列是美的。
教学片断二: 自主学习,探究规律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讲故事的现场,这里面藏着哪些规律?(学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生一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师: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能按照他们那样排成一排?(第一小组学生按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排成一排)
生(恍然大悟):他们是按一男一女排列的。
师:如果老师想和他们站在一起,排在××同学的后面,行吗?
生1:不行,这样排就没有规律了。
生2:应该再叫一个女同学排在老师的前面,这样就有规律了。
生3:老师也可以排在最后一个女同学的后面。
师: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怎样排?
生4:也可以按1个男生、2个女生来排。
生5:也可以按2个男生、1个女生来排。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列了。
评析:基于学生对规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采用活动的形式,将数学以一种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构建了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获得对“规律”这一现象的直接体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加深了理解,拓宽了思维。
教学片断三:联系实际,运用规律
师:我们的双手能创造美丽的生活。看,这黑板漂亮吗?
生1:黑黑的,没有图案,不够好看。
生2:如果加上一些花边,或者画上一些花草就好看了。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帮老师美化一下这块黑板呢?
评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黑板图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

1.动手操作,让学生“跟”进来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在“找规律”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学生动手体验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只是一个被添加的容器,而是一个可点燃的火把。设计漂亮的彩带是本节课的第一次活动操作,学生由课堂上的旁观者真正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尤其是那些本身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在经历了自身的动手操作后,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操作,将“无趣”变为“有趣”,将“落后”变为“跟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让学生实践的素材,使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感到亲切、自然,把学习变为自己的需要,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2.动手操作,让学生“乐”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更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规律”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做一做”“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思考,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动手操作,让学生“活”起来

皮亚杰曾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上的。”动手实践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更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以动促思,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如在上述“找规律”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排队”“美化黑板”等活动,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新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把金钥匙。如果我们教师能正确、有效地使用操作,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精彩纷呈、迭起,学生一定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