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探究在科学中提升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0112 浏览:1415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儿童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教师应把探究作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强调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为科学教学的核心,把以“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过程。

一、 激发 让学生主动探究

少年儿童对周围自然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形形色色的物体、千奇百怪的现象、五彩缤纷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几乎每看到一种他们不熟悉的物体,他们就会问“这是什么”;几乎对每一件他们不明白的事物,他们都要问“为什么”。儿童这些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科学学习的起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并加以利用和引导,就能转化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行为。在学习“风的观测”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风向,怎样利用风向标来判断风向,当一位学生提出“在没有风向标的时候该如何判断风向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让学生在课外去寻找答案。等到下一课堂时我发现同学们个个激动不已,看到大家一定找到了不少办法,果然,学生的回答令我大开眼界。生(1):我通过观察国旗、彩旗飘动的方向来判断风向。生(2):看看工厂、浴室烟囱里的烟往那飘就知道风从相反方向来。生(3):从河里水的波纹也能判断。生(4):解下红领巾,高举起来,从红领巾飘动判断风向。这样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的答案,把学生带入一个“我想知道,我想研究”境地,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为他们学习的需要。

二、 挖掘潜能 让学生乐于探究

儿童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先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因此,这个世界对于他们而言并非全是未知,有些孩子甚至已经会用某种逻辑将千事万物联接起来,形成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独特理解,这些理解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经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互相作用,然后才能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在学习“食盐溶解后在水中是如何分布的”这一现象时,学生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很多学生甚至有着错误的前概念“下面多上面少”,因为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很多时候喝盐汤时会觉得下面咸一些。怎么办?最好找一种溶解过程是可视的,同学们选择了高锰酸钾进行观察。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整个过程学生形象的观察到了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和扩散后均匀分布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溶解概念更丰富了。

三、 经历过程 让学生充分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经历成功,经历挫折,经历合作,经历质疑,经历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在教学呼吸用到哪些器官时,我首先出示一张包括血液循环器官、呼吸器官等在内的一张复杂的图,让学生去找呼吸器官,学生通过调动已有知识进行争论、判断,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展开了“嘴”是不是呼吸器官的辩论,通过几个回合交锋,最后达成共识:嘴只在鼻子不通或只用鼻子呼吸不够用时才参与呼吸,鼻子是呼吸器官,嘴在呼吸方面是“”的,不属于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呼吸器官。给学生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对科学探究的“最好诠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