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造性创造性教学与革新精神培养技巧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26928 浏览:1217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求新、求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要使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教育要勇敢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的改革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树立创造性教学的观念,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呼唤创造性教学

创新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从社会意义上考察,创新是指人发现或创造出能为社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会、人类文明带来变革的新质因素。第二,从个体意义上来考察,创新就是指个体以一种探究的态度发现或创造出相对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而言的新知识和新事物、新方法。个体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精神,需要一种乐于创造、爱创造、勇于创造和探索未知的精神。学生的创新意识愈强,就愈追求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并用其解决问题,愈易创造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创新精神决定创新的成败。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主动积极的创新精神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靠创造性教学。“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但主要的弊端是在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下,按照统一标准评判学生,它非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抑下去,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造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与核心内容。

二、把握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要素

所谓创造性教学,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创造性教学要把握住以下一些基本要素。
一是牢固树立创造性教学的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漠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能性,认为一般的学生、教师与课堂教学与创新是无缘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过程,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在课外一些特殊活动中进行。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通过有效的教育,人的创新潜能是可以开发的。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活动都在课堂中进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攻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真正是课堂教学的内涵。
二是灵活运用创造性教学模式。创造性教学模式要求在充分发挥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讲授—接受式”“示范—模仿式”“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大量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是:1.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2.辨别能够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问题,也就是思考借助哪些问题可以达到这些预定的教学目标。3.澄清与问题有关的事实与前提,也就是思考问题的背后有什么事实和包含什么样的观念,学生已有的经验中是否有了对这个问题的初步认识。4.从这种分析和评判出发,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材料供他们探究。5.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地进行探究。6.从对问题的理解出发去解决预设的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创造性教学的前提就是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从问题的一步步开展中进行学习,不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努力促使他们去探索多方探求的意识与能力。
三是善于创设创新性教学氛围。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动的环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更多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要善于保持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学习,调动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他们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接受挑战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创造性教学的“破”与“立”

创造性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独立钻研,是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守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教学功能,依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创造性教学的关键在于以下的“五破”。
一破:破“求同型”。老师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应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老师。
二破:破“权威性”。不以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以标准的结论暗示学生。
三破:破“程式化”。跳出程式化的框框,摆脱形式主义的桎梏,变教学“刻板式”为教学“多变式”,克服“园丁式”的教学倾向。
四破:破“封闭型”。变课堂“封闭化”为课堂“开放化”。做到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
五破:破“单一性”。变评价的“单一化”为评价的“多元化”,做到在评价标准上有层次,在评价手段上有变化,并且做到重视对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重视对点和面的分别评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