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4074 浏览:118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20+20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的科研课题,是指一节课中(40分钟),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的探究、练习不少于20分钟;在课堂形态上,表现为“教”与“学”的互动和穿插。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克服困难、无兴趣、无信心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20+20课堂教学模式”下都不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绊脚石。
关键词:“20+20课堂教学模式”;非智力因素;培养
在我校开展的“20+20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求:一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的探究、练习不少于20分钟。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把“教”与“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课堂形态上表现为“教”与“学”的互动、穿插、交替进行。要求教师必须精讲,学生精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稳定的学习兴趣

1.走进化学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20+20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于初接触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学生,要从化学发展史、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方面去介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以及对化学家、化学伟人的崇拜和羡慕之情,从而产生对化学美好前景的憧憬,立志学好化学。然后利用20分钟指导学生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分组讨论有何规律可循。最后10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其递变的规律,从而体味科学家的伟大发现。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化学知识,又了解了化学家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合作的高尚品质,自然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发挥学科中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化学科学离不开化学实验。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化学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20+20”模式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活动。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时,如果用少于20分钟的时间能把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20分钟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把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改变为在应用中记忆、巩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起来。

4.开展社团活动,抓好化学竞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是化学教学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化学知识的报纸杂志及科普读物,穿插安排一些制作成品的实验、废物回收利用的实验和趣味性实验,适时开展化学知识竞赛活动等等,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激发、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二、磨炼意志,保持最佳的学习情趣

磨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提高学习效率、获取良好学习成绩的前提。
意志是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上的毅力,也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所以,在“20+20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化学知识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及国家强盛的重要意义,以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念,产生对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而不是用守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一讲到底。

三、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充分发展非智力因素
“20+20课堂教学模式”中,要求采用目标导学、学案助学、探究训练、归纳提升、反思改讲等方式进行组织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精心选择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发现并掌握知识的奥秘,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种学习思维模式。实践证明,有目的、有意识的学法指导,能够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在“20+20课堂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给学生空间、时间和机会,那么我们的教学课堂一定会活起来、生动起来、有效起来。同时,学生的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03.
肖文娥.素质教育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01.
[3]杨桂胜.校课题“20+20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2008-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