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略论略论语文阅读教学对话中“平等观”站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5639 浏览:14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折射出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和文本的“文路”交叉合一的美妙的思维图景。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充盈着“多种多样、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情境与交流关系”。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而如果没有平等,语文阅读教学中相互作用的对话就难以进行,也不可能有学生独特的感悟和创新的思维。

一、平等是一种尊重

构建和谐有效的师生对话,重要的是师生双方互相尊重。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教师是“传授者”,负责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是“接受者”,接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阅读中的师生对话,更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我们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并因此获得学生内心的尊重,在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对话者”, 把自身定位为“合作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同伴,尊重学生的探究和见解,鼓励学生批评和质疑。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阅读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非外在的专制者”。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的讨论交流,正如名师崔峦所说:“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包括启发、点拨甚至讲解),在教学相长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平等是一种接纳

对话理论认为,对话是由独立的、具有内在自由性的多种观念组成的“大合唱”,而信息论则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同伴,因而生生对话在语文课堂中显得弥足珍贵。无论师生对话还是生生对话,没有相互接纳就不可能有教学中的平等。
生生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通过交流,思维进行碰撞,能够产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不仅如此,当学生互动时,他们在群体中所体现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也都是终生受益的。
生生对话在全班性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中常见。在《林黛玉进贾府》全班课堂讨论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后,可以各自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林黛玉。这样,有的学生说她体弱多病,有的说她美貌多情,有的说她多愁善感,有的说她聪明细心,有的说她善良纯洁……通过接纳同伴的意见,学生心目中就有个栩栩如生的立体的“林黛玉”形象了。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按照知识能力水平的高低组合,分成4~6人一组,并且要求每组轮流由一名同学充当小组发言人,负责将小组讨论结果在班级大群体前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倾听他人的理解,表述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话,学生们共享知识经验,共享情感意趣。

三、平等是一种平视

生本对话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中对话的重点,其他的对话关系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都是为“生本对话”提供支持和帮助的。
和学生参与对话的文本,已经不再是充当知识载体的客体,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包含着无限可能的独特话语世界,是一个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特殊的“人”,正如左拉所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动着的人。”而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和文本这两个主体也应当保持平等的对话关系,罗兰就在《读书是谈心》里讲到书对于他来说是朋友,而不是严师;读书对于他来说是谈心,而不是受教。
因此,虽然入选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家名篇,但我们不能因此把阅读的文本看成需仰视才可见“圣书”, 只有当学生平视文本,才有可能产生平等自由的生本对话,学生才能和文本通过互相提问和作答来相互影响、提高对方。比如阅读文本《荷塘月色》的时候,一方面,我们景仰朱自清先生的文采和人格,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此把他看作圣人,也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渴望过安宁生活的普通人,在那个特殊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的时代,他也有他的矛盾和彷徨。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本中的“颇不宁静”,才能因此对文本的感情思路进行讨论和表述。
平等是对话有效实现的基础,平等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平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引导学生评视文本,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