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真身重新认识“真身”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5594 浏览:200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由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三位历史学者合著的《天下得失:的人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以学术化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有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的“真身”。
九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蒋的童年记忆中,孤苦伶仃,孤立无援,母亲是唯一可敬可信的人,其他人都不可信赖,正因为从小缺失對人的“基本信赖”,养成了他成年以后幽暗多疑的心理和性格,他在日记中经常感叹,质疑部属、友朋、同志之间的忠诚、信任、友爱之不可靠。既自卑,又自尊,對别人的控制、驾驭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有着强烈的抗拒情结,對外界的轻忽、怠慢更是高度敏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他掌控下的国民党高层猜忌成风、内耗不断了。
国民党内部派系纠纷不断不但有权力斗争的因素,也还有地缘的因素。在孙中山领导革命斗争的很长时间里,事实上形成了广东人在国民党内居多的局面,自然而然造就了一批粤籍党国领袖。作为“外地人”很难在这个系统中轻易立足,很长时间内,还得与广东人胡汉民、汪精卫等党国领袖合作,以用好“党”这块招牌。在此过程中,正是由于与粤籍党国领袖没有“搭档”好,不时发生冲突,才有蒋的下野与再起。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后来在身边的显赫人物几乎都是浙江人。
在政务繁重之际,养成了持之以恒读书的习惯。据粗略估算,从1919年到1945年,日记所记载的阅读书目近200种,其中,中国古籍有80多种,清末民初的新书有100多种。读古书的时间居多,首选是经书,四书五经,他曾多次反复阅读,尤其是《大学》《中庸》。在新书中,读了很多和各国革命史及与革命有关的书籍,包括《俄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土耳其革命史》《俄国史》《列宁丛书》《革命心理》等,尤其是前面两部书,蒋曾多次阅读。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2—6—27作者:王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