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探究如何提高科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30757 浏览:1430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探究 有效性 有效指导 积极评价 情感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因此,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也是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的关键。下面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在探究式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如投影、挂图、录像、演示实验等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教师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后,学生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入人耳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

2.材料的合理准备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物质基础

科学探究需要实验材料的配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在科学课的课堂上,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是在对材料的使用中不知不觉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中,组织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进行不同组织,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截然不同的体验。
如教科版五年下册《科学》中《沉和浮》单元第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同学们要达到的科学概念目标之一是: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为此同学们可准备一组材料:蜡烛、胡萝卜、橡皮块、回形针、小石块、铁螺丝、塑料。你们也许会预测“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大的物体会沉,小的物体会浮”。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结果和预测的并不一样。教学进入下一个环节,修正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轻重及大小没有本质的关系。
同学们利用材料中的胡萝卜(新鲜的)和橡皮块继续进行实验,采用切小块的办法来研究物体的沉浮。你们的预测是“两种材料的物体,大的物体会沉,小的物体会浮”吗?
实验后又发现结果与预测不一样!
这个实验第二次修正了学生的认知——同种材料的物体,改变它的体积和重量,沉浮不变!
正是这样一组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经历对沉浮认知由“原认知——清晰——模糊——再清晰”的发展过程,引导他们通过实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识,使自己逐步形成科学的概念。

3.学生的好奇心是驱使学生探究的原动力

人类对周围世界有一种本能的好奇,探究充分利用了人类渴望了解世界的这一天性。这种好奇心的态度渗透于探究的全过程中,并且一直推动探究持续下去,成为探究的原动力。
五年级上册《冷水与热水》一课,有三个小探究实验,大部分的设计一般都会删减某一个探究活动,为了使其他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可是,我们试过,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很有节奏地让学生去经历每一个探究活动。
课从观察、交流冷热水的不同点开始,接着教师出示一小瓶红墨水,用滴管吸取一小滴红墨水,问学生:如果我往冷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呢?学生非常好奇,认真细致的做了这个实验,很自然的发现:热水中的红墨水比冷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些。学生的喜悦之情还溢于表时,教师又给出一个热水袋,一个冷水袋,学生一见,情绪就高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原因有二:①水袋本身就吸引了学生;②利用热水袋,冷水袋也可以探究冷水热水的不同点呀。实验一做,现在象很明显,热水袋在冷水中上浮了,冷水袋在热水中下沉了。为什么呢?好奇心再次被激发。教师引导学生从沉浮的角度去思考,将问题锁定在冷水变成热水的过程中体积是否变化了,轻重是否变化了?探究继续进行着,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活动主动、有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有效,思维也一次次在碰撞着,并在碰撞中得以提升。

4.教师的调控和指导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催化剂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是一堂成功的探究课的骨架,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深入思考和动手实验则是课堂的血肉灵魂,只有两者相互依存,才能达到优秀课堂的境地。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很容易把实验课当成一项趣味活动,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器材和实验现象上,忽视对其中的科学道理的思考。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参与率很高,也不能达到实验课的目的。因此,我非常重视活动的组织,而且组织指导贯穿于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我经常利用学生强烈的好胜心,开展组与组的竞赛。如:哪个小组坐得最整齐,先给哪个小组发实验器材等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很好地防止活动时的“乱”。
小组合作活动如果不及时科学指导,最容易变成“外热内冷”的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参与率极高,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学到。于是,在合作前,我经常要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与学生交谈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明确活动目的;合作中,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5.充足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是完成科学探究的重要保证

充足的时间是有效探究的时间保证。在科学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尽管时间过去一半了,学生还是不愿停下手中的实验,即使在老师的要求下停下来了,但心却还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很好的进行下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因此,我一直认为缺少了时间保证的探究不可能有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在科学课中,探究学习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否则所谓的探究学习就是讲空话,走老路。在实际探究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中会出现探究的时间快慢,有时由于时间不充分,探究结果是书上或别的“偷”来的。因此,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应设法保证学生探究的时间。我常采取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延续到课后,使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学生的交流汇报放在下一节课开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又解决了因课堂时间不够而影响学生探究活动开展的矛盾。
新课程改革发展到“新教材、新教育”的今天,对课堂教学来说不再是教室才是课堂,校园、社区、果园、农田都是新教育的课堂,将课堂开放是教育改革必然的趋势,课堂的开放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如:“植物和动物”这一单元时,将整个学校和操场和花坛变成了课堂,附近的果园成了学生探究学生的材料,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与探究的对象。通过开放式的课堂,学生在这“空间”里体会到了科学是没有界限的,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单是课本上的内容,更多的是生活的科学素材,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6.注重体验,积极评价,是科学探究得以有效实施的润滑剂

苏霍姆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也曾有一位专家说过:“每个人都是在大拇指上长大的。”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对学生的探索应作了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得出科学结论。然而教师更要爱护学生探索的成果,在学生的探究结果中,答案并无唯一性,要让学生尝到“会学”与“学会”的甜头,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要让学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后学习活动是有意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最大程度的得到激发,事实上任何一个探索的结论都有一定的依据,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不管学生的任何一个探索结果,教师都要给予保护,即使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推理,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个推理的结果,然后再有依据的分析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才能使科学探究得以继续。

7.注重课外资源是探究延伸的重要保证

科学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领域宽,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等各种机构中。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必须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搜集各种信息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指导他们每人建立信息摘记。从各类报刊、杂志、媒体中抄录剪辑、粘贴。这些信息摘录如同“采蜜本”,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科这教学和信息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用发生在身边的科技信息充实教学内容,使知识深化;另一方面,从获取信息中使知识得到应用。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小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重视引导学生要课后开展后续活动,拓宽学生的信息渠道,鼓励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来探究,使问题得以解决。
时代在呼唤开放,开放内容、形式、方法、观念,而观念开放是前提。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觖放孩子的嘴巴、眼睛,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条件。科学探究中,只有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预防和清除学生的精神压抑,不断使学生振奋精神,乐观自信,朝气蓬勃,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施加良好的教育,通过教学干预,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进自主探索,在很短时间内来继承人类几千年的科学认识进行史,同时也为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问,尤其在探索精神的培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