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25086 浏览:11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思维、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进展教学观,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成长需要,通过激活课堂教学历程中的师生思维活动和思维碰撞,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的提升。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策略和对策,努力构建一种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以认知角度看,初中生的自我制约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要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师必须贯彻新课程不足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以而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在教学《国土与人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我国疆域面积辽阔,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有个人以法国乘火车去德国,途径荷兰,他本想看看荷兰的风景,结果却打了个盹,等他睁开眼睛时,同行的人告诉他已经过了荷兰。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真实地告诉了学生我国疆域的辽阔,也因其富有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而使得相对静态的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变得动态、高效。

二、运用积极情感对策,增强课堂教学韵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注学生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灵活、恰当地运用积极情感对策,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推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使课堂充满情致和韵味。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对策:(1)实行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师生联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富有、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努力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2)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用现代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如,讲《草原风情》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歌曲《天堂》配乐的草原风光图片,以丰富的直观材料给学生鲜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学梯度的同时,增强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3)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历程中适时进行抢答、竞猜、辩论等带有挑战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竞争和参与中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

三、以成功和激励性评价,推动学生进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心理愿望,初中生更是如此。由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推动学生进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案例,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例如,我们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作业,设计多组有一定梯度和坡度的训练题等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历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欢快。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以情感的维度构建适宜的、目标多元化的学生评价系统,用灵活的“尺”去度量学生的进步,特别注重对学习落后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
课堂教学是雕琢心灵的艺术。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革新为宗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教学风格、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上有所革新、有所突破,以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唐方军.浅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缺失不足[J].新课程革新与实践,2010(6).
黄文颂.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与实践[J].读与写,2011(8).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