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视数学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9933 浏览:859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实践活动学习不同于一般性课堂教学,是有别于传统的、极具特点和挑战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数学活动方式. 课题活动没有十分明确的知识等级要求和固定的活动时间安排,亦非显性的中考内容,加之活动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组织不力可能有着安全隐患,往往吃力不讨好,有时还需一定的经费来源,费时费力;再则,在一些教师看来,即便一节不上也不会太过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于是省下时间用于机械重复训练各种疑难怪题. 由此,课题活动教学尚未普遍得到广大教师和相关领导应有的重视与关注.

一、注重实践操作,提升活动成效

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操作性.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活动的探究方式、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都需根据活动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其中,动手操作,注重实践,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历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便能大大提升数学实践活动的成效.
案例 八年级上册《平面图形的镶嵌》
通过观察建筑物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的建造形式,能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以而产生一探究竟、一显身手的. 实际活动中,可以提供大量平面镶嵌图案供学生欣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浅析所给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铺砌而成. 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次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图案欣赏.
第二层次:探讨多边形在镶嵌中的作用.
1. 欣赏用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一种全等的三角形或四边形构成的镶嵌图案,并说明理由.
2. 理解镶嵌的作用(举例图示).
3. 组织深思:用全等的五边形能够镶嵌图案吗?设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用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组合能镶嵌平面吗?为什么?继而,进一步提出:(1)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拼成一个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平面图形的条件是什么?(2)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中,选择哪些正多边形组合可以拼成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平面图形?(3)能否借助数学知识预先估计哪些正多边形可以拼成一个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平面图形?
第三层次:制作镶嵌图案. 要求制作若干块由边长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或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全等的任意四边形构成的镶嵌图案;再对制作成功的图形进行美化形成美丽的镶嵌图案.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图案,探究镶嵌不足,可使感受平面图案形成的合理性;通过由浅入深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猜想、归纳等探究能力;通过镶嵌图案的展示和设计,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现实道理.

二、强化组织调控,转换角色定位

在数学活动历程中,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基本的活动策略,提升综合解决不足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课题,采取不同的探讨策略,如调查事件,查阅资料,探究不足、建构模型、实验操作等. 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案例 八年级下册《测量物体的高度》
要求学生在学校或郊外选择一个物体,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被测物体的地理环境,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物体的案例,并测量它的高度. 活动目标是通过测量物体的高度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不足的历程,并在解决不足的历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搭建平台. 活动中,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测量的精确度. 整个活动历程,教师只需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不应过多干预或影响学生的探讨活动与思维历程.

三、贴近学生实际,放眼长远进展

课题内容的选择和探讨策略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活动的形式与要求,应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活动作用的认识,体验以实际不足到数学不足,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不足的历程,以而,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进展思维能力. 同时获得一些探讨不足的策略和经验,并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运用数学的自信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进展创造条件.
案例 九年级上册《制作“动画片”》
旨在让学生经历活动历程,加深对全等图形、相似图形、几何变换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感受数学之美,增强革新意识;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积极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足的能力.
活动准备:提前1~2天布置任务:(1)分组: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2人或4人为一组;(2)每个小组准备20 × 20的方格纸若干张,设计一个图形,依次向某一方向移动一定单位长度,并装订成册.
活动组织:(1)展示个人或小组制作的“动画片”画册,快速翻动,观察制作效果.(2)围绕课本“操作与深思”、“深思与探讨”、“尝试与交流”提出的不足进行探讨和探讨. (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探讨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不宜将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不足,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意解决不足的数学深思).(3)小组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对探讨和探讨历程中产生的不足进行充分讨论,并积极引导学生边实践边探讨.(4)对课堂交流的内容进行深刻反思,并深思如何制作有创意的“动画片”,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活动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参与程度,包括能否积极深思,主动交流大胆革新等;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活动历程,提倡作品的个性化和革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以推动学生进展为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规范操作历程,强化督促检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