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理由及对策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6153 浏览:170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要]“3+2”高职是五年制高职的形式之一,在论述上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程中,由于其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性、两级院校历程管理中有着的各种不足,致使该方式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文章以多个角度加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不足的倡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介绍]苗富强(1973- ),男,河北魏县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探讨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河北邯郸056001)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30-02
我国的高职教育系统按学制划分,主要有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两种。“3+2”高职是五年制高职的形式之一,指初中毕业生在中专(职)院校学习三年,然后转入挂靠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两年,毕业以后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一样拿到大专的一种高职教育方式。“3+2”高职教育是一种独具特点的高职教育培养方式,具有分段、分校办学的特点。“3+2”方式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论述上具有节约教育资源、缩短培养周期等优势。但在实际的程中,由于其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性以及中高职对接历程中有着的系列不足,影响了该方式的人才培养质量,对这一方式的可持续进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3+2”方式生源暨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性浅析

“3+2”这一方式的生源为初中毕业生,中考分数较高的,一般都直接上普通高中,故选择“3+2”升学途径的一般都是那些文化基础较差、中考分数较低的学生。理由很简单,上三年中专(职),然后可免试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正常情况下,初中毕业五年后即可拿到和三年制普通高职生一样的国家承认的大专。这比先上高中再上高职院校的三年制普通高职生还具有早一年毕业、早一年就业的优势;同时还没有选择上高中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不能进入大学的风险,相对风险较小。
由此,“3+2”生源大都有着文化基础较差、知识底子较薄的先天不足性,最直观的体现形式就是中考分数过低。以邯郸市为例,几年来,邯郸市农业学校、工业学校、财贸学校和建筑工程中专等几所市属中专院校,在数控技术运用、机电运用技术、物流、建筑工程技术造价、计算机等几个专业上先后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签有“3+2”方式人才联合培养协议。这几所学校2011年“3+2”班学生的录取分数,裸分(不算体育和实验分)一般都仅为200左右。这与当年裸分满分为600分的中考总分相比,的确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根本上说,入学门槛低,也是中专(职)院校的无奈之举:中专(职)院校如今普遍办学不景气,生源萎缩,面对着存活的压力。如果提升入学的门槛,提升录取分数线,就面对着失去一部分低分生源的现实风险,而这绝不是中专(职)院校所乐见的。
学生升学的需要和中专(职)院校存活进展的考量,是“3+2”方式有市场的主要理由。虽说录取分数线低不能说明全部,但文化基础太差,底子太薄,学习起来自然难度大,人才培养质量难见成效。

二、两级院校历程管理中有着的不足影响了“3+2”人才培养质量

中专(职)院校对“3+2”方式生源录取分数要求低,入门已失之过宽;入门后两个阶段长达五年的培养历程中,中专(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又因疏于管理或编班授课不够科学等,使历程管理出了不足,没能做到亡羊补牢,致使“3+2”方式未能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有显著的改观。
1.中专(职)院校历程管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3+2”学生,以中专(职)院校升入高职院校后,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与高中起点的三年制普通高职学生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这里既有前述的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性因素,同时也有中专(职)院校疏于管理的因素。
中专(职)院校是“3+2”方式的第一站,作为以初中到高职院校过渡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前期管理者的重任。但部分院校对“3+2”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疏于历程管理,不能尽职尽责,致使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三年时间里,在知识和技能上未能得到应有的收获。由于实际上是免试升入高职院校,没有中考和高考给学校带来的排名不足的压力,以客观上造成有的中专(职)院校对经由自己输送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培养质量缺乏责任意识,对“3+2”学生不排除有不管培养质量如何,一送了之的想法;在教学和管理上不能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不按国家规定时间放假,学时上得不到保证;对学生的考试、考核流于形式……种种不足致使中专(职)阶段“3+2”人才培养质量打了折扣,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
2.高职院校历程管理上的不足。这个不足主要体现在混合编班授课上。对以中专(职)院校转过来的“3+2”学生,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是混合编班形式,即把他们直接插入三年制高职生的二年级中,以大二开始学习。这会产生许多不足:一是大一所学部分知识、所开部分课程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是个缺口,知识衔接上容易出现不足,直接以大二学起对许多学生来说较为吃力;其次,混合编班教学,使得班容量变大,不容易维持课堂纪律,影响教学效果;再者,三年制高职生和“3+2”学生不易融合,容易出现歧视和对立不足,使“3+2”学生不能安心专注于学习,这是高职院校编班授课策略不够科学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的不足。
当然,各地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办学条件有差别。许多学校由于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学生人数大增。而受各地的编制所限,教师却不能及时引进,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学基础设施难以及时跟进,教室非常紧张,使得许多班级的课程不得不安排到晚上和周末。

三、充分认识提升“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量

以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全国的高职院校包括我院,近些年招收的“3+2”学生,与三年制高职生以数量上比较,所占比例小得多,远非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但其影响与作用却不可小觑。不管是何种理由,倘若就业时许多学生由于知识技能欠缺而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话,会对培养他的母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声誉在社会上带来负面影响。这样一来,会使三年制高职生的就业也连带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及高职院校将来的招生。论文摘要:由此,不管是中专(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无论是以学校自身的存活和进展考虑,还是以对学生、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对国家负责的高度出发,都应充分认识提升“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课题的重要作用。

四、提升“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的倡议和措施

1.以源头上把关,适当提升入学门槛。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中专(职)院校根据情况,把录取分数线适当提升一些,提升入学门槛。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和进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提升质量作为重点”的要求,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严格招生程序,坚持按志愿以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必要时应考虑宁缺毋滥,把好入门关,保证生源的质量。高职院校也要把好入门关,转变目前被动接受学生的方式。建立准入制度,提升对接的门槛。与中专(职)院校共同探讨、探讨多种形式考试考核、多种办法录取的新路子,在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时予以科学的量化考评,免试推优、注册入学和入学考试并用。同时,把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专(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对中专(职)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单独测试。建立升学选拔机制,打破部分学生入门就等于上了保险的念头,实行全程动态管理,使学生有压力和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善协议,强化约束力。以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包括我院在内的许多高职院校,与中专(职)院校虽然签有“3+2”方式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但很多协议内容只是在申办专业、培养方式、学费缴纳等几方面进行了笼统和简单的说明,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则并无明确的要求。要细化协议条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监督系统,制定具体的量化标准,明确划分中、高职学校的责、权、利。哪个环节出了不足,可依据协议处理解决,以此增强各自的责任感。
3.健全组织机构,改善运转机制。高职院校和中专(职)院校可以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3+2”联合工作组,专职协调解决“3+2”方式人才培养历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足。高职院校全程参与中专(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选用和学籍的管理等。严格教学质量监控,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专(职)院校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通过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现场听课、技能测试等形式定期检查中专(职)阶段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这实际上是高职院校提前介入中专(职)院校的教学运转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和提升“3+2”方式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培养质量。
4.办学方式上灵活多样。“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出现诸多前述不足,与这一方式设计本身有很大的联系。三年制普通高职生只需入学、毕业两个环节,在形式上是一进一出,在同一个学校即高职院校即可完成;与之相比,“3+2”方式由于是分段、分校实施,在形式上是两进两出,需要四个环节。由于环节多,并涉及两类学校的对接不足,在人才培养历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足。为方便两个阶段的对接,在实际操作历程中可以考虑采取“2+3”的方式,即学生在中专(职)院校学习两年,然后在高职院校学习三年,总学制不变。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可以和三年制普通高职生同步学习,便于统一授课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段式对接不好的不足,有效解决混合编班带来的诸多不足。
5.建立双向选择机制,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在办学机制上,高职院校外部应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即对合作办学的中专(职)院校不能有求必应,要综合考量其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加以甄选,选择社会声誉高、综合实力强的学校作为合作伙伴;反过来,中专(职)院校也可对高职院校进行选择,实现对等的双向选择。以目前情况看,“3+2”方式大多是在同一地域或城市的中专(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运转,合作伙伴选择余地不大。应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上的限制,进一步拓展两级院校校际合作的空间,实现强强联合,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6.深度整合教育资源,以根本上解决两段式对接所带来的不足。相较于高职院校,很多中专(职)院校建校时间更长,进展更为充分,师资力量充裕,教室等硬件设施齐全,而这正是部分高职院校所欠缺的地方。全国有些地方高职院校和中专(职)院校已实现了整合,但很多地方包括我市由于多种理由仍未能实现,阻碍了两类院校的进一步进展,影响了“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几年来不断向市政府请示,希望批准将部分市属中专(职)院校整合到学院来,以实现两者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如果能够获批,使两类学校合二为一,可有效解决“3+2”方式由于两校分管所产生的各种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定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是一条提升“3+2”方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雅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倡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董绿英.制约中高等职教衔接的几个不足[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3]钱丽欣.北京市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不足的浅析[J].教育科学探讨,2002(9).
[4]谢一风.刍议“3+2”方式高职教育管理不足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