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命意识目前状况调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10825 浏览:44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论文摘要:摘 要:随着社会的稳步进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在寻找生命的作用和价值中迷失了自己。本论文以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近况着手,初步了解了他们的生命意识近况以及对生命价值作用的深思,并且对如何提升生命意识水平和生命价值提出了针对性的倡议。
关键词:生命有着;生命意识;生命价值
一.探讨背景

(一)不足的提出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我们大家都不陌生。珍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不珍惜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有资料显示:2002年,大学生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1]2008年10月份中国青少年探讨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15-34岁人群中,是第一位死亡理由,占18.9%。二、伤害他人生命。大学中,残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2004年,马加爵成为将四名同学杀害的疑犯;2007年1月15日某媒体报道,南京某名牌大学探讨生因感情纠葛,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更令人不解的是,当这一消息传开后,他居然被人推为“校园英雄”。[2]三、小动物。2002年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的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探讨生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曾轰动一时,举国震惊。然而,在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不禁开始深思,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来?很显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生命,不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作用。这些无不呼唤着生命意识教育的到来。

(二) 生命意识的内涵

孔庆蓉认为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存活和进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存活和存活价值的体认和感悟。[3]连淑芳认为生命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有着,并且认识到生命之间的联系。
台湾著名学者高震东先生对学生做出过如下解释:学生,学者,首先要学习生活的基本常识,其次要学习存活的基本能力,最后还要明白生命的作用。由此我认为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存活意识。存活是谈论生命的首要条件和基础,只有生命有着,进展的可能心才有着。2、存活能力。存活能力石对存活意识提出的要求,仅有存活的意识还不够,还要学会存活,有存活的技能和条件。3、实现生命价值。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不仅在自然界存活着,还能认识到自己的有着,进展自己,实现自己有着的价值,即实现生命价值。

(三) 我国生命意识教育的实施近况

近年来我国生命意识教育进行了一些探讨,关于生命意识教育的探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探讨关注的对象大都是青少年的,有关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探讨很少,而且这些探讨只是关注与个体的生命,对群体的生命价值的探讨就很少了。
2002年国内首场生命意识教育大型讲座在武汉大学展开,这个讲座的主题是“生命智慧—如何善待和开发仅一次属于你的生命”,深受相关群体欢迎。2004年我国第一个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在北京中加学校正式开设。2008年,电视台经济频道开设的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节目,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中小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为青少年补上了生命教育的开学第一课。这些引起了人们对生命意识教育的广泛关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瞩目下,“生命意识教育”已经深入到各大学校园。一些杂志和媒体报道也开始涉及到生命意识教育的话题。

二、探讨程序

(一)探讨对象

对上海、兰州、沈阳、石家庄、南京五座城市的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发放了1000份大学生生命意识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6.3%,这些学校都是全国统一招生。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有463人,女生537人;理科专业的学生有439人,文科561人;生源地持城镇户口的有425人,农村户口的有575人,这就决定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二)探讨策略

1、文献法
就生命意识教育的进展、国内外生命探讨的近况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等。

2、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采取的是河北经贸大学许海元负责的《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近况调查与探讨》课题下利用的问卷,对1000名前所述地区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生命有着的认识、生命安全意识感、自我生命体验 、对与死亡的态度、生命作用与价值等方面。

3、 资料浅析法和深入访谈法

笔者对200多名大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意识不足的访谈,并对他们的回答进行文字资料浅析,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作用及内涵的看法,探讨教育对策。

三、浅析与讨论

(一)结果浅析

1、大学生存活意识强烈,存活能力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存活意识,问卷结果显示92.6%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善待自己”;86.5%的大学生“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人的生命很脆弱,所以平时要处处注意安全”。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认同生命的唯一性,能够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存活意识强烈。
仅仅认识到生命有着或者生命内涵还远远不够,还要掌握使生命得以延续下去的知识和能力。存活能力应该以这三个方面入手:一、基本的生活技能;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受挫能力;三、安全防范能力和自卫、自救能力。增强存活能力是个体生命得以有着和进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能力的缺失会直接影响生命的有着。在问及“您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存活能力如何时”,73%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太好”,8%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差;46%的大学生不会做饭,45%以上的大学生每周平均不到三次体育锻炼。存活不仅仅是简单地生命有着,还要加强存活的能力,使生命得到进展和延续。论文摘要:

2、对自己的生命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他人、他物生命的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生命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他人生命的关心:58%的大学生选择“为了获得某种切身利益”“会或偶尔会以伤害他人为手段”;在问及“在灾难到来的瞬间,选择逃生时,是‘先自己,后他人’还是‘先他人,后自己’”,63%的大学生选择“先自己,后他人”,他们多数认为对于自己和他人生命都是珍贵的,在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先保护自己。生命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唯一性、不可逆转性,由此大学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仅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十分珍贵。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体现出了冷漠态度,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生态责任不够高。今年来,高校频发动物事件,如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上黑熊,复旦大学探讨生虐杀30只小猫,北大学生图书馆内当众摔死小猫等,这些事件说明大学生对待其他物种生命的态度有着不足。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感同样也有待提升。在问及“早晨是否及时关闭楼道照明灯”时,78%的同学表示“注意到了,但是不会关闭”,仅有19%的同学“看到时会随手关闭”。大自然和人类的联系是相互依存,人类怎样对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怎样回报人类。当人类关心、爱护大自然的时候,大自然必定带给人类更好的进展,反之,人类无视、破坏大自然,必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3、对生命的作用认识不足

人的生命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命有着的本身和实现自我需要,更体现为创造被社会认可的价值。在职业选择的调查中,37%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有利于自己进展的工作岗位”,34%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经济收入高的工作岗位”,20%的大学生选择的是“进展前景的工作岗位”。以这些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关心更多的是自己怎样生活得更舒适,其次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无暇深思人生理想、人生信仰等更高层次的不足,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谋生能力的培养上了。我们在谈及人生追求的时候,总是无限夸大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量,忽略了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无限放大、无限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必将会出现社会松散、民族消失的现象。[4]人不仅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而且也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各种社会联系之中。这就要决定了人的两种价值追求:个人生命有着的价值和创造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可以升华人的存活价值。我们更多的关注的是自己生命有着的价值,忽略了社会价值。正是这样,大学生才更多关注自己的生活享受,忽略对社会的奉献。

(二) 理由浅析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有多种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理由很多,笔者认为这与以下几种理由息息相关:

1、中国社会文化的不良氛围

当代中国,革新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进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却出现了信仰缺失和精神失落。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陌生,唯一的追求就是物质追求。为追求更多物质,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和犯罪事实,经过网络传播之后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更让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借助媒体,低俗文化在市场上广泛传播,媒体绘声绘色描述甚至美化和暴力事件,大学生群体很容易接触这些低俗文化,受到不良影响,产生麻木、冷漠心理,进而造成生命意识的缺失。社会文化氛围对生命意识的引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2、学校缺乏生命意识的教育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文化知识的培养,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即使开设了思想道德课程,也只是作为选修课或副科出现,不能引起太多关注,更别说生命意识教育了。由此学校作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出现了生命意识教育的空白。长期以来,学校这种教育方式使学校、家庭、学生只关注成绩,让大学生以小便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生命的价值。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升华人的价值,让人生活得更有作用,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谛。教育不仅应该传授论述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一些人文。但是我国学校恰好缺失人文精神的培养,只传授实用知识,以而致使大学生缺乏对生命作用的深思,导致生命意识的空缺。

3、家庭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

生命意识的行程和早年经历、家庭文化氛围和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成长中的一些不愉快经历,如家庭暴力和受父母的关注少等很容易造成心理创伤,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的生命意识也会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的生命意识教育,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和自身压力。尤其是很多家庭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忽略孩子的身体、心理需求:孩子要么只被要求服以家长权威,要么被家长采取完全放纵的策略,这种单一的家庭教育策略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长和健康生命意识的形成。以而出现了生命意识教育的学校、家庭双重缺场。

4、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的自我培养

无论学校、家庭、社会怎样缺乏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大学生自己身上,而且大学生自己已经具备了对生命价值和作用的基本认知。由此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但是目前大学生生命意识自我培养的近况并不容乐观,存活的重担挤压了生命意识自我培养的空间。随着时代的进展,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了大学教育,但是社会就业岗位并没有成比例增加,这就必定导致了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压力也延续到了大学校园之中,不管是考研、考证还是找工作都占了大学生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存活使得大学生无暇顾及自我教育,以而生命意思的培养也就被搁置了。

四、倡议与对策

(一)社会的责任

1、在全民普及生命意识教育

并不是大学生独有的现象,如果社会整体的生命意识水平较低,那么这些伤害事件发生后引起的死亡效应,更让人心寒。有数字显示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后,香港当月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4]新西兰防止探讨权威AnnetteBeautrais说:“具有传染性,名人效应尤其更甚。”[5]由此,必须在全民中普及生命意识教育,提升全社会公众的生命意识水平,将会带动大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论文摘要:

2、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

21世纪以后中国步入了多元化社会,中国社会面对的最严重的不足之一就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缺少了核心价值观,社会就缺少了“主心骨”。[5]当代大学生本身就处于人生中的迷茫阶段,如果没有社会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很容易确立错误的价值观。当前我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迷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有作用地生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关注这一不足,他们也正在努力寻找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策略。

(二)学校应开展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1、在课程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

现在我国大学开设的课程较多,即使有专门生命意识教育的老师,也很难有时间讲授,但是我们可以在其他课程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生命意识教育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任何课程都可以涉及到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如果策略利用得当,就会引导大学生主动深思生命的作用和价值。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承担的重要工作。现代社会,文化的解释已经不仅局限在书本知识上,而是包括学校环境、校园活动等在内的一个系统。[6]但是在调查中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除了上课之外,鲜少有其他的活动,究其理由,自己兴趣狭窄是一方面,另一个理由是校园文化不够丰富,不能很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一部分学生无法参与进来。由此,学校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主动组织、参与校园文化生活,让大学生活过得更加充实。

3、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指导。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鲜少有同学知道心理咨询室的有着,更别说当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时主动寻求老师帮助了。这就说明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心理卫生的重要量。笔者认为,如果能得到心理帮助的话,很可能会挽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命。由此,学校心理咨询室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名大学生都知道应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三)家庭的责任

1、父母应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与他的家庭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幼年时期的家庭联系非常密切。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帮助其塑造健康的人格。由此,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榜样;在教育子女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

2、帮助子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所有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对孩子怀着高度期望。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生以前就给孩子设计好了人生道路,甚至一些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在父母的期望下,孩子以小就背负着沉重的担子,给他们的心灵造成负担,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探讨表明,适度的期望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期望过大,不仅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反而有可能酿成惨剧。由此,父母在行使父母职责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子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帮助孩子明白人生的价值和作用,使他们意识到生命的作用。

(四)大学生自己要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1、加强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不是一个量化的能看得见的物质,而是一种情操,它始终环绕在我们身边,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要想过上有作用的生活,让生命绽开绚烂之花,大学生还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生命意识教育,树立健康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人际交往、聆听长辈指导,结合实践活动进行的深思,一步步形成自己的生命价值观。

2、培养大学生的受挫能力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他们属于独生子女群体。这个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说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差,受挫能力强,这样的大学生有时候无法承受批评、失恋、与同学的矛盾等带来的痛苦,最终选择(曹文泽、岳伟,2005)。由此培养大学生的受挫能力迫在眉睫。大学生自己要摆正好心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另外学校、家庭也应适提供机会锻炼大学生的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文.正视大学生 珍爱每一个生命.中国教育报.2007,10,8(6).
[2]蒋昕捷.探讨生刀捅数人,却被奉为“校园英雄”.中国青年报.2007,1,15.
[3]孔庆蓉.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

6. (3).

[4]张华.专家警告具有传染性,媒体不宜报道细节.羊城晚报.2010,9,14.
[5]韦柳琴.论生命教育.高教探讨,2007,(02).
[6]潘维.论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探讨报告.2007,(03).
[7]徐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及价值取向的实证探讨.高教探讨.2009(01).
[7]张国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学海.2007,(06).
[8]胡凯,蒋阳飞.基于生命关怀的高校现代德育方式建构.中国高等教育.2009,(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