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21739 浏览:955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符合学习者自身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的高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发现当前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语言技能的练习,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低下。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因素,着重构建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很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遵循“理论结合实践”总体思路,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将构建的策略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检验策略的适用性。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先容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关于该研究的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的界定,本文共界定了高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四个核心概念,它们为本研究奠定了方向。第三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等。第四部分是影响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学习动机、目标设置、元认知发展水平和自我约束水同等;外部因素包括师生关系、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等。第五部分是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论文从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入手,依次阐述了下述策略:内部因素方面对应的策略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这三个方面。外部因素方面对应的策略有创建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练习;公道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建立模拟“自主学习中心”这五个方面。第六部分是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笔者选取河北省属某高职学院的艺术系2007级的两个班级。在实验班运用构建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练习,控制班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最后,通过学天生|教育论文网|绩的变化和问卷的结果,来验证构建的策略的公道性。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笔者构建的策略是有效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第七部分为结论,对本研究做一个总结,并指出今后研究要留意的问题。【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1绪论11-23一、问题的提出11-14(一)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11-12(二)我国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12-13(三)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13-14二、研究现状14-21(一)国外研究现状14-17(二)国内研究现状17-20(三)以往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20-21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一)研究目的21(二)研究意义21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1-22(一)研究思路22(二)研究方法22五、创新点22-23第一章核心概念的界定23-26一、高职英语教学23二、自主学习23-24三、自主学习能力24四、英语自主学习能力24-26第二章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6-33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6-27二、终身学习理论27-29三、主体教育理论29-30四、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30-33第三章影响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33-38一、内部因素33-35(一)学习动机33(二)目标设置33-34(三)元认知发展水平34-35(四)自我约束水平35二、外部因素35-38(一)师生关系35-36(二)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36-37(三)多媒体设备的利用37-38第四章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38-45一、从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内部因素方面构建的策略38-40(一)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38-39(二)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39(三)开发学生元认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39-40二、从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外部因素方面构建的策略40-45(一)创建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40(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练习40-41(三)公道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41(四)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学习效果评价41-43(五)建立模拟"自主学习中心"43-45第五章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45-52一、实验目的和假设45(一)实验目的45(二)实验假设45二、实验对象和实验时间45三、实验模式45-46四、实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46(一)实验材料46(二)实验工具46五、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46-47(一)前测46-47(二)开展实践47(三)后测47六、研究结果分析47-50(一)成绩分析47-48(二)问卷分析48-50七、结论50-52结论52-53参考文献53-56附录56-78后记78-79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