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形成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21763 浏览:965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一直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语文课堂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虽然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有优势,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人格塑造以及很多基础技能等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这些优势往往会被淹没,甚至是被扼杀掉了。教师们的主体地位根深蒂固,学生们的被动学习方式也一直得不到解决。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未来的社会进展与人才的需求而言,是有着脱节的现象的。因此,教育界开始实行新课改,旨在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传统的应试以及灌输式教育,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而言, 这样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更加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的重要量,对于学生而言,可能认识得还不够深入。但是,如果问及为什么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总是找不到重点,或者读不懂题呢?为什么自己写作缺乏内容?为什么在生活中总是遇到挫折而一蹶不振?实际上,这些理由的产生很大理由在于语文的学习不到位。初中阶段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内心的认识与世界观的形成都在这个时期。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尽是些死板的内容,而课文背后真正的内容、思想却不能得以学习。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当前最重要的理由就是要进行课改,建立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建立初中语文全新教学课堂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建立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为什么单独要针对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呢?首先,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们以小学语文的读与写中走出来,迈入充满知识、内容和启迪的初中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学中强调了更多的能力培养,其中包括个人内心世界的塑造,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修养的形成。与高中语文教学不同,高中语文应试的意味太过严重,很多知识的学习不得已要面对这高考而进行。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学是最为开放和有培养性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扼杀,学生们不但不能以语文的学习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相反只是得到了知识的硬性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得到能力的提升,反而会让学生们觉得学习语文是如此的枯燥。如此精彩的富有优势的初中语文课堂,在传统教学方式的扼杀下,变成如此,着实令人可悲。因此,执行新课改,建立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刻不容缓。

二、如何建立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以上浅析了建立全新的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量,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进行全新课堂的建立呢?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制定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融会贯通。
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般人都认为初中的语文教师比较古板,缺乏活力。虽然有些片面,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而言,确实是没有年轻教师的活力。但是,教师首要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新闻报道类课文的时候,首先学习的就是关于“挑战者号”的坠毁。在这篇文章中,学生们需要学习的是关于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讲述“挑战者号”背后的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么的注意力。初中生还是很喜欢听故事的,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讲解这篇课文采用的写作手法——倒金字塔式的叙事方式。这样的观点提出,让学生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叫“倒金字塔式”呢?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们讲解,这样的报道源于当年的战争中,为了避开发电报的时候信息丢失,而是采用在第一段就直接将文章的所有元素直接一次性报道出来。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们自然会听得津津有味,知识的学习得以保证,而且是快乐地学到了知识。
其次、情操的陶冶。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很多美文,在文章中,学生能够感受内容的精美。然而,只是凭借教师的讲解,是无法去感受其中的真谛。那么,教师可以走出课堂,带领学生们去感受自然,感受课本中对自然的描写。这样的真实的接触,比枯燥的语言描述更加说服力,只有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才会了解到语文的学习是美的。
最后,人格的塑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文章都体现着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的精神。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一些深意。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条件的允许下,为什么不安排一次励志电影的欣赏呢?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语文课堂移入电子信息世界,让学生们在电子的海洋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初中语文教学的全新课堂建立,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实际上,只要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多听取学生们的声音,全新课堂的建立就完成了一半。此外,利用课外课堂,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活跃语文课堂,则更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魏文华,《中国教育革新与实践》,2011年第1期

2.冯香兰,《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5期

3.荆伍备,《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年第3期

4.张双霞,《现代教育科学:教学探讨》,2012年第2期
【责编 张景贤】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