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学生溺水事故理由及预防写作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3601 浏览:1065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据全球学生安全网络首次发布中国学生意外情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有近5万名学生、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学生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其中溺水在所有学生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而且走势有增无减”。溺水死亡已成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成为家长、教育部门的首要议题。

一、溺水事故的基本理由

根据2007年11月14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首届游泳场馆安全经营暨行业保险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到游泳安全事故数字如下:三类事故发生率较高,大众游泳健身安全理由突出:自2005年至2007年游泳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依据事故发生理由的类别性,将52起事故分为滑倒、溺水、划伤、雇员死亡、猝死等产生理由,其中各项事故所占总事故比例分别为,溺水死亡11.54%,溺水(未死亡)17.31%,滑倒受伤30.77%,设备砸伤1.925%,划伤34.62%,雇员死亡1.92%,猝死1.92%。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分别为划伤、滑倒受伤、溺水三项。
基本理由如下:
1 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在夏季都喜欢玩水,下水后往往只顾玩乐,不重视安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造成乐极生悲。
2 心理理由:因害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直,动作不能自控等。
3 生理理由:因体力不支或剧烈运动后马上下水游泳或在水中游泳时间过长,过饱、太饥饿游泳、酒后游泳等。因为剧烈运动后马上下水游泳会使全身血管急剧收缩,血压急剧升高,造成头昏或昏厥;喝酒后有可能使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人体的反应和协调能力降低。
4 技术理由:因不会游泳或技术不佳、技术失误而导致溺水。
5 病理理由:因患有不宜在水中活动疾病的人,例如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等或患有哮喘病、糖尿病、癫痫病等下水后易引起病发而导致溺水。
6 其它理由:因在那些设施有安全隐患,组织管理不规范等不符合游泳条件的场馆、野外水域等地方游泳,例如在有急流、旋涡或水温比较低的水域,水下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游泳,如果游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到这些地方游泳就易导致溺水。

二、容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基本情况

1 不小心以池塘边、江河岸边或海边以及薄冰等处落入水中,再个是在急水流中突然滑倒后站立不起来或嬉水时被人挤压而不能自控等情况时有发生如:(1)2011年4月27日和28日,儋州市那大城区里连发两起未成年人游泳溺水事故;(2)2011年5月,济南4名大学生青岛坝上拍照时,1名女生被海浪卷走经抢救无效死亡。
2 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又急于下水,或有时过于逞强,不白量力,游泳时间过长而造成疲劳过度。
3 不会调整呼吸,突然呛水,或带在身上的浮具脱离或破裂漏气沉入水中使儿童溺水死亡。
4 游泳技术没掌握好,在水中遇到碰撞等意外造成惊慌失措、动作慌乱。
5 在水温过低的水域里游泳而产生的肌肉抽筋而又不懂得应对。
6 入水策略教学论文不当,撞到墙壁或石头等硬性物体而受伤所造成的意外事故。
7 冒险潜水,憋气时间过长,造成心肌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工作骤停等。
8 施救不当被溺水者紧抱不放的其他游泳者。
9 游泳场所的设施不当或在急流、有漩涡、有大风浪的海或湖等水域里游泳。

三、溺水事故的预防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溺水死亡率占意外事故死亡总数的十分之一。要杜绝溺水事故,就要做到:了解水,掌握水性,提高认识,重视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多了解安全常识,学会防淹和自救。
1 加强教育,严格管理
(1)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每年一到夏天的游泳季节,学校要开展有关水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无论班主任或家长都要强调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到野外的水域游泳,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时刻警惕意外的发生;任何活动都要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为首位;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2)严格管理
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一些行为规范,落实管理措施,严禁学生到那些偏远的山塘、峡谷或有急流、漩涡等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也不能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大面积的水域游泳,特别是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的水域;更不能在狂风、暴雨的天气游泳;游泳要到正规的游泳场所,一定要先了解该场所的环境情况,如场地的大小、深浅水区的划分、对活动的各种要求和各种警示的标志;同时要遵守各项管理规定,服以有关人员的管理;小学生一定要家长或大人陪同,中学生要有集体组织的行动。
2 加强游泳技能的培训
有人说会游泳的人,多半条命,人只有真正掌握了游泳技术,才能有效地预防溺水,有条件开展游泳运动的学校一定要使学生学会游泳,并且要熟练掌握,多练习,使每人都能掌握水中求生本领。比如:广州市先烈东小学就非常重视小学生的游泳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该校在学生入学时首先进行游泳扫盲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没有游泳池的学校要鼓励学生到正规的游泳池去培训和学习,请有关专业教练指导。
3 使学生了解遇险后基本的应对常识
(1)遇到意外或危险时应迅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以取得别人的救助。
(2)危急关头要保持镇静,在水中尽量采用仰卧位,呼吸要做到深吸、浅呼,争取更多时间等待获救。
(3)要有靠岸意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努力向岸边靠拢,靠岸越近获救的机会越高。
(4)遇到有人溺水时,必须运用最安全的策略教学论文去救援。如果能在岸上施救的,绝不要下水去救,如能用器材去施救的,决不要徒手去救。不论使用何种救生策略教学论文,都要先要求保障自身的安全,千万不要变成“人溺己溺”。

四、培养学生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在水中活动,如果突然发生身体不舒适或其它意外时,必须马上呼救,同伴或救生员听到后会来帮助你的,但是如果没人来帮助你,你也必须保持冷静,设法自救。例如:
(1)利用漂浮物求生,如救生圈、救生衣、浮板等能在水中浮起来的物件自救。
(2)徒手漂浮求生,利用身体的浮力尽量放松身体,采取仰卧体位,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用最少的体力在水中维持最长的时间,等待救援。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这样就使身体下沉得更快。
(3)肌肉抽筋时自救,无论抽筋发生在什么部位都要及时采取拉伸肌肉的办法进行解救,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慌,否则更危险。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的策略教学论文是一手按住膝盖,另一只手抓住脚底(或脚趾)做勾脚动作,并用力向身体方位拉,反复做几次,放松片刻,肌肉抽筋部位则可缓解;大腿抽筋时,可用两手抱住小腿贴近大腿,反复压下直到解脱。
总之,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必须在平时培养和训练,而在水中遇险后,又必须建立在沉着、冷静、积极的基础上,只有运用合理的、正确的自救手段和策略教学论文,才能达到自救或被救的目的。
(责任编校:扬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