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第十1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革新探讨共同体研讨会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8538 浏览:265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7-0067-02
2012年4月23日至25日,第十一届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革新探讨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达州市通川区一小和通川区七小正式召开。四川省《教育科学论坛》主编李晓翔,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革新探讨共同体理事长、《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王真东,达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军、达州市教育科学探讨所所长旷明,通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冰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另外,全省36所小学共同体成员学校校长、教师代表以及通川区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共计6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一、校长论坛

本次校长论坛围绕“学校教学领导力探讨”这一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成师附小校长刘娟将教学领导力放在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并号召通过明确革新方向、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素质、建设优质教研文化、组织教材解读活动、探讨并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等措施,在不断反思和改善中,不断提升校长自身的教学领导力。她强调,在以往的校长教学领导概念中,是以校长个人能力角度去评价其教学领导力大小的,强调的是“个力”。这种评价只是反映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一方面内容,却无法涵盖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丰富内涵。她认为,在校长教学领导力中,校长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由于校长在教学革新活动中过分看重自己的能力,过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没有给教学留下发挥的空间,以而丧失教学领导力。所以,应该以校长个人能力与其发挥作用的效果两个方面来把握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即“校长教学领导力=个力+合力”。峨眉山市第一小学校长李庆九则认为深入课堂已成为校长领导教学的主要措施,也成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主要实践地与提升场。夹江县第一小学校校长薛卫东认为,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着力点。紧接着,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校长石强则以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对策作了详实的阐述。成都市龙潭小学校长张家明则重点探讨了在校本教研中提高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的有效策略。成都市少城小学校长王婉认为建设现代课堂文化是提升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她指出,课改深处是课堂,课堂深处是文化,学校课堂的不足实质上就是文化不足。在“文化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去深化课堂教学医学论新,构建现代的课堂文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课堂中所不能逾越的“唯知识为中心”以及“唯过程和形式为中心”的不足,才能使“协助教学与影响学生学习的直接或间接的领导活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作用。通川区教育局副局长、通川区一小校长王仕斌以确立育人理念、建构教学方式、营造教学环境、追求教学绩效四个方面构建了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基本框架,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共鸣。最后,《教育科学论坛》常务副主编王真东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性发言。王真东探讨员首先对“学校教学领导力探讨”探讨组的本真深思、系统构建、积极探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个力+合力=校长教学领导力”这一全新解读是本次论坛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二、学科论坛

(一)数学论坛

小学生对事物或现象的相对性的认识及其陈述,是训练他们观察、认识、体验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描述事物特点和特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不足。要让每个学生正确陈述事物的相对性,只有在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判断与推理,才能运用合适的言语、文字、数学符号以及图画等进行恰当而准确地描述。
本次数学论坛以“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的培养探讨”为专题,特别邀请了来自江苏的全国著名教育教学专家许卫兵为大会展示了一堂生动的观摩课《认识小数》,并作了题为《走进“后课标时代”——漫谈“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的专题讲座。在解读了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以后,许卫兵老师特别剖析了《课标》中新增的“几何直观”,并提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及其“建模”,让参会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几何直观”与“建模教学”在后课标时代的重要量。
围绕“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的培养探讨”这一主题,来自四川大学附属小学、通川区一小、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9位老师分别以“因数和倍数;方向与位置、正负数;方向与位置”三个内容为我们呈现了9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研讨课。
在研讨和互动之中,乐山市教科所数学教研员李雪梅老师指出,所谓相对性陈述,就是将具有比较和对应的事物联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比如a是b的二分之一,那么b是a的两倍。对事物相对行陈述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对实物全面把握能力和对事物之间联系的理解能力,还体现了看待不足的辩证思想,也可说小学生事物相对性陈述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水平能力。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东山国际学校副校长廖旭老师认为,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事物的相对性的陈述能力培养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意识欠缺,缺乏对事物相对性的深入探讨,既未能有效把握教材中相关的重要素材,放过了培养的机会,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策略探讨,培养无以下手。二是以学生近况来说,学生并未能有效掌握数学陈述的表达工具,未能掌握相对性成熟的策略,当然也就未能形成辨证相对的把握事物相对性的意识。《教育科学论坛》“走进课堂”栏目理科编辑郑大明老师最后指出了本次数学论坛值得借鉴的七个方面:1.围绕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相对性。2.通过直观体现主题思想——多媒体。3.利用生活资源承载内容——用现实。4.组织活动交流疑难不足——有合作。5.强化训练掌握数学知识——多练习。

6.积极对话陈述相对联系——勤陈述。7.感情饱满走完全部流程——态度好。

专家的解读,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在后面的互动交流中,老师们意识到:要让每个学生准确陈述事物的相对性,只有在让他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到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联系生活,判断与推理,才能运用合适的策略恰当而准确地描述,以而进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我们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理解教材,让学生在经历感知—建立表象—进展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会多角度深思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论坛

品德课程标准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提出了五条倡议,其中一条是“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进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本届品德与生活(社会)论坛围绕“创设多元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专题,邀请来自达州通川区一小赵宏昌、成都市华兴小学朱玉琴、德阳市实验小学钟兴华、通川区七小周小红等9位教师分别献课。其中,钟兴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快乐》和赵宏昌老师执教的《有朋友,真好》,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研讨会上,成都市教科所小教室主任杨霖等就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为什么要强调创设情境提出两点看法:(1)品德课程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2)品德课程以拓展和深化儿童生活经验为目的。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作用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作用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其他专家进一步指出:利用和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拓展和深化儿童的道德体验;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拓展和深化儿童的道德体验;设置虚拟的生活情境,拓展和深化儿童的道德体验是丰富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办法。而日常生活情境的利用、实践情境的创设、模拟情境的设置、虚拟情境的设置则是创设情境的主要手段。
(作者单位: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四川,达州 635000;《教育科学论坛》杂志社,成都 6102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