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大自然,口语交际课源头活水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11476 浏览:46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其中第三阶段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而口语交际课的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习作积累素材。要上好口语交际课,让学生有话可说,主动参与,我们就必须拓宽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其中,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中去实践,是个有效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自然情境中有说话的。

一、走进大自然

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而大自然具有直观性、可取性和神秘性,给孩子们认识世界创造了空间。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我们身边的资源,特别是我们身处农村,广阔、神秘的大自然会让孩子们感到无比快乐。他们喜欢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会主动地投入、仔细地观察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比如,我经常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让学生到大自然中采集有特点的自然标本,如各种瓜果蔬菜、植物的种子、五颜六色的野花、形形色色的树叶等,并在这些标本下面写上一两句话。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采集本,评出最佳采集本。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断交流,共同进步,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大自然。学生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畅游探讨,经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精心挑选收集标本,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展示大自然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情境创设是学生投入学习的催化剂:让学生把自己在大自然中采集到的标本带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与大自然更贴近。标本的展示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促使他们有向同伴表达的。我在“找秋天”的口语交际课教学中就是先让学生采集标本,接着进行标本展示。比如,学生采集的标本有香蕉茎、叶及花蕾,九里香的花及青果,各种各样的枝叶都陈列在教室四周,有的学生还把家乡富有特点的橘子、柚子摆在桌上。此时,我与学生就像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我让学生尽情畅游、仔细观察,唤起学生表达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说,表达的同时又保证了学生能体验到探讨发现的快乐和学习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促使学生在直观视觉的帮助下积极思维、认真描述、虚心聆听小伙伴的介绍,和小伙伴们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这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此时“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而口语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也能通过观察、倾听其他同学的描述,弥补自己的不足。学生们通过看、嗅、摸、尝、听、说等实践活动,认识了事物,积累了生活经验,积累了语言,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描述大自然

积累是一个科学的、渐进的系统工程。积累是量化的过程,也是质的提升的必定教育论文途径。因此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要求也应是循序渐进的。我依据小学生具有好强、好胜、好体现的心理特点,要求孩子们在自主合作交流时做到:①仔细观察,陈述条理清楚;②虚心倾听,提出倡议,互相弥补;③评选出“优秀描述员”。
当看到被评为“优秀描述员”的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之时,我立即请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观察所得。此时的他们已经充满自信,消除了顾虑,大胆表达。下面为张明同学描述观察香蕉的片段:
香蕉的干笔直而且光滑,外皮就像打了蜡似的;香蕉的主干又像一个蓄水池,只要用刀在它的干上轻轻地划一刀,晶莹的水珠就立刻以体内渗了出来。
香蕉叶以干的顶部长出。刚长出的叶片像一把冲天箭,过了两三天,叶片就慢慢张开。长大的香蕉叶大约有两米多长,70厘米宽,就像一条绿色的绸缎,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道道金光,熠熠耀目。层层叠叠的绿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一朵巨大的轻云,悠悠地飘拂。
最有趣的就是那花蕾,圆锥形的大花蕾以香蕉叶的顶端长出,沉甸甸的花蕾把手腕般大小的花茎都拉弯了,没过几天,紫红色的花蕾就卷起,露出一排花瓣,花瓣上方有一排米的小香蕉,小香蕉像梳子一般紧紧地偎依着,真像一群乖宝宝酣睡在妈妈怀里。
学生们认真倾听,认真点评。通过讲评、补充,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有了学生范文的引领,我再次让孩子们与同桌合作交流,你说我听,互相帮助,这样孩子们的陈述语言更规范、条理更清楚了。
我采用挖掘自然资源的方式,关注学生实践经历,关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说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以实际生活中、以大自然中发现所学的知识,进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理由,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需,也是学生素质进展提高的关键,还能给以往单调的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及教材需求,巧用身边自然资源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