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心理,中学生宽恕心理与人格特质联系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34329 浏览:1577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无论在我国古代的儒家文化,还是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宽恕历来被所推崇。它是指个体消除对或他人的指责、抱怨和抨击等负性情感后,觉察到对或他人的仁慈、高尚、无辜及和睦等情绪体验的心理。Worthington和Scherer将宽恕区分为两种方式:情感型宽恕(emotional forgiveness),即个体受伤的情感得以释放;理智型宽恕(decisional forgiveness),即个体经过理性思索后,选择原谅他人。当个体受到伤害时,会出现两种情感:心怀怨恨并渴望报复;选择宽恕,情感释放,接纳他人。一般而言,对他人和外界事物愈难宽恕,个体苦闷心情便愈深,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大。理智性宽恕涉及日后与侵犯者交往的意图,对受害者的尊重和仁慈。以宽恕指向性角度可划分为:自我宽恕和人际宽恕。前者指个体饶恕所犯的错误;后者指受到他人侵犯时,自愿停止敌视并善待侵犯者。
宽恕心理的培养对学生心理健康和高尚品行形成具有重大作用[3]。探讨,宽恕、感恩和主观幸福感有着正。影响宽恕心理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人格特点[4]及宗教文化[5]。年龄的增大,宽恕心理也逐渐增强,老年人宽容仁慈心理强于青年人[6]。另外,Brose和Rye等人探讨,大五人格宜人性和外倾性与宽恕呈正,神经质与宽恕呈负[7]。关于人格特质和宽恕心理的探讨也,但都选取成年大学生或中老年人探讨。,成年人阅历的增加,对外界事物或他人的喜恶评价更多可能出于理性角度考虑,带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世故性,属于理智型宽恕。为此,本探讨以初中生为,探讨宽恕心理和人格特质的联系。

一、与策略教学论文

整群抽样策略教学论文在绍兴市3所初中选取550名学生探讨,回收问卷535份。剔除无效问卷52份,剩余问卷483份,率90.28%。初一164名,初二175名,初三144名;男生234名,女生249名。年龄范围在13-16岁之间。
Hearland宽恕量表(HFS)和Costa等人编制的大五人格简化版问卷。宽恕量表共有24个项目,宽恕和宽恕他人两个分量表,每个量表12个项目。7级评分,以“完全不”到“完全”。大五人格简化版问卷,共有60个项目。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责任性(C)5个维度,每个维度12个项目。5级评分,以“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二、结果浅析

1.宽恕心理在人口学变量的方差浅析

宽恕问卷为5点计分,结果,初中生宽恕较高,除宽恕维度,宽恕他人和得分高于3的人数都在86%。
2(性别)×2(独生)×2(生源地)三因素被试间方差浅析。结果,在宽恕和宽恕他人两个分量表上,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不;而在宽恕维度上,独生的主效应(F=5.63,p<0.05)。进一步宽恕自己维度单独做t检验,发现独生子女的得分(52.32±9.93)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9.25±9.15)(t=2.47,p<0.05)。

2.高宽恕组和低宽恕组在大五人格上的差别浅析

在宽恕和宽恕他人两个维度上,分最高和最低两端各27%被试高宽恕组和低宽恕组。表1结果:在宽恕和宽恕他人维度上,低分组在人格特质神经质上的得分高于高分组(P<0.05);而在外倾性和宜人性上的得分,高宽恕组高于低宽恕组(P<0.05)。

3.宽恕心理与大五人格特质的浅析

宽恕和他人两个维度与大五人格特质之间的浅析结果见表2。结果:神经质与宽恕、宽恕他人两个维度呈负;外倾性及宜人性特质与宽恕、宽恕他人呈正。以宽恕量表上的两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大五人格特质为自变量,逐步回归浅析,见表3。结果:以宽恕为因变量时,五种人格特质都能回归方程预测;以宽恕他人为因变量时,神经质和宜人性能回归方程。
三、讨论

1.中学生宽恕心理特点浅析

结果,在宽恕维度上,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这独生子女对有更强的宽容心。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对独生子女比较宠爱,对其期望和要求相对于长子或长女低。这就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标准低,对的错误思想和更宽恕。性别和年级变量对宽恕心理影响。上述结果与已有的探讨相一致。13~15岁的初中生正第3阶段——期待性宽恕,他人期望宽恕,个体更做出宽恕。学生以12~13岁时期待性宽恕阶段,并在15~16岁时候达到成熟稳定。

2.中学生宽恕心理和人格特质的联系

检验高、低宽恕组在大五人格差别性时,结果:在宽恕和他人维度上,高宽恕组在外倾性和宜人性两个人格特质上的得分高于低宽恕组。外倾性和宜人性个体人际联系的卷入度和亲密度。得分越高,个体越信任、亲近他人。,当个体在外倾性和宜人性上的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宽恕和他人,越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联系。
,神经质与宽恕心理呈负。在大五人格模型中,神经质还焦虑、生气敌意和冲动性等子维度。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倾向于有心理压力、过多的要求和冲动不适应的应对方式。,个体情绪波动性越大,越易善待和宽恕对造成伤害的侵犯者。自我宽恕和人际宽恕的体现形式不同。人际宽恕体现在上,如停止攻击侵犯者或继续保持人际交往;而自我宽恕还在思想、情感和等[8]。
所回归浅析结果,在预测因变量宽恕时,五种人格特点都能回归方程;当预测宽恕他人时,神经质和宜人性能顺利。责任性个体在自我导向上的组织和坚持,宽恕他人则代表的是人际交往联系。这就解释它为宽恕他人的回归方程。总的来说,个体人格特点与宽恕心理有着很大的联系。,教育者塑造学生宽恕心理,先以培养其健康人格开始。
1

文献
Toussaint L,Friedman P.Forgiveness, Gratitude,and Well-Being:The Mediating Role of Affectand Beliefs.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9.
Worthington E L,Scherer M.Forgiveness is an emotion-focused coping strategy that canreduce health risks and promote health resilience:Theory,review,and hypotheses.Psychology & Health,2004.
[3] Tse W S,Yip T H J.Relationship among dispositional forgiveness of others,interpersonal adjust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mplication for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depression.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46(3).
[4] Neto F.Forgiveness,personality and gratitude.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8).
[5] Brown R P,Barnes C D,Campbell N J.Fundamentali and forgivenes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6).
[6] Cheng S T,Yim Y K.Age Differences in Forgiveness:The Role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Psychology and Aging,2008,23(3).
[7] Brose L A,Rye M S.Forgiveness and personality traits.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5,39(1).
[8] 喻丰,郭永玉.自我宽恕的、测量与其他心理变量的联系.心理科学进展,2009(6).
(责任编辑:杨子)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