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高职学籍管理系统探讨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28582 浏览:1245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工学人才培养方式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方向。学籍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组成,加强学籍管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基于工学人才培养方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更新管理理念,发挥学籍管理的功能,并使工学落到实处。
【词】工学 高职学籍管理 系统 探讨与实践
现如今,工学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要走的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人才培养方式,是我国职业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与进展的理由,新形势下职业教育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方向,是职业教育进展的根本出路。,工学人才培养方式下的学籍管理系统也给了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新要求。

一、工学人才培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籍管理理念

工学的办学理念是新时期的新理念,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进展的必定教育论文结果。工学人才培养方式的学籍管理也在遵循学籍管理规律与原则的上,努力探讨适应高职院校进展的“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系统,树立服务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更新管理理念。,还要建立相对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办法,学生的地位,变管理措施为学生自觉行动,把学籍管理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展个性的手段。

二、工学人才培养方式学籍管理系统的浅析

学籍管理工作高校管理工作中组成,它的管理影响着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学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支撑,即要建立科学的学籍管理系统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展。教育部“工学方式”即学习与实践相,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方式应职业教育特点,学校应学生本专业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在论述学习上加大实习实践力度,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改善以往的学籍管理系统,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以工学人才培养方式学籍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一)建立工学方式下的学籍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强调的是学分,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质量的单位,学分制则是以选课为以学分为单位计量学生的学习的量,以学分绩点为衡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教学管理制度,其特点建立的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的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

(二)建立学籍管理预警机制

学籍管理预警机制是指在学籍管理中,学生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或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有性地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信息沟通和危机预警机制。学籍预警机制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传统的“事后处理型”管理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了“学生为本、教育为主、预警为辅”的管理理念,及时避开和解决了社会、家庭因学生学业理由的矛盾和困难。学籍管理预警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告知程序。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管理者要担负教育的责任,对学生在学习中即将发生的理由和困难紧急提示和预先告知,警示、督促学生努力学习达到顺利完成学业的目的。

三、建立工学人才培养方式学籍管理的办法

(一)灵活学分的认定与转换

“工”与“学”的,为学生职业角色,了较好的机会,“工”与“学”的人才培养方式下的学分制也为学院的管理很大的不便,所以界定“工”下的学分其学分与校内学分转换的制度和科学、适用的以技能为中心的考核评价制度,并将操作技能学分转换为论述知识学分的学籍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工学人才培养方式的特殊性,要求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以知识的结果性考核向技能训练的性考核转变。

(二)严格学籍管理操作流程

1.严把入学关。不按规定缴纳学费者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齐全(如申请贷款或其他形式资助)手续后方能注册;超过学院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者则为放弃学籍;规定新生入学经过复审合格后方能予以注册,学院学籍;
2.严把学业关。任课教师于开学次上课时就要告知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策略教学论文,考核内容一般日常出勤、阶段测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日常考勤随时,对于旷课的学生及时提醒。学业预警应每学年一次,即对本学年所学课程所修学分总数低于本学年应修总学分的2/3的学生警告,各系也好及时对学生做好帮扶工作。对于毕业前累积的不合格课程,学校应对其毕业预警,以便能,认真准备毕业补考,毕业条件。
总结,在工学的管理方式时与时俱进,树立新理念、建立新制度,要以更现代的管理理念去适应新的方式。在更加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渐丰满之时,一线工作人员在遵循制度的上更新管理理念之时。所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才能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才能培养出全面进展的人才。
【文献】
[1]林小星. 论工学人才培养方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系统. 继续教育探讨,2011:2009-4156
[2]徐秀卿. “工学”方式下学籍管理人性化制度化理由探究.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1672-347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