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9231 浏览:1330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数学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夸大|教学论文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新课改的又一亮点。新课改不但要求我们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求我们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的面比较广,其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制约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我作了以下研究。本文以两个教学事例引入课题,两位学生的鲜明对比是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差异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呼唤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体现主体,发挥主动”。很多教育家在数学教育中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体上有两个方向:一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一是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一般培养方式的研究。但是一方面针对高中教学的文章比较少,特别是数学教学,另一方面就如何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论题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本文正是探求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具体途径和教学策略。学生自我效能感等相关概念的界定。学生自我效能感限定为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它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数学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推测和判定,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并与学生的成就动机、目标设置、学习归因、自尊心等概念有关。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成功的体验、替代性经验、目标激励、成败归因、生理状态、言语劝说等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它影响学生介入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确立;影响学生对待数学学习困难的态度;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归因方式;影响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而这些都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或学生的身心发展。说到底,学生自我效能感终极影响着学生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最近发展区认知理论教师的教育信念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9英文摘要9-12第一章问题的提出12-17一、两个真实的故事12-13二、新课程标准的呼唤13-15三、自我效能感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状况15-17第二章学生自我效能感等相关概念的界定17-24一、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17-18二、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相关的重要概念18-20三、形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20-22四、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重要影响22-24第三章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依据24-30一、社会认知理论24-26二、自我效能感理论26-29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9-30第四章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30-45一、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30-32二、组织交流、讨论,树立学习榜样,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32-34三、创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的良好氛围34-37四、发挥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完善37-40五、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强化40-42六、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42-45第五章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45-52一、实验方法46-47二、实验结果47-49三、实验分析和结论49-52附录52-591.学生自我效能感丈量|教学论文网|问卷52-542.教学个案54-59注释及参考文献59-62致谢62-6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