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之考场五视角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8817 浏览:337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艺则不失为“终南捷径”。
角度一:理解、赏析字词
这里通常有两种题型,一是对诗歌字词赏析,如对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挂”字赏析,对南宋汪元量的“北望烟云不尽头”“望”字赏析;二是对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字词区别浅析。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理由。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哪更妙?为?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考查对词的鉴赏。“雁引愁心去”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含蓄地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山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以而使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后者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彩,远不如前者的拟人化手法。
【备考指导】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一词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点,深刻地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主旨,以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仔细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艺。,要学会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策略教学论文,并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即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词。抓住了诗眼浅析,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呢?一般说来,诗眼都在全诗的后两句,诗人通常是先写景后抒情,两句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另外,诗眼以体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角度二:语言特点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理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唐朝时是节日。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特点?
【解题思路】白诗的语言风格,同学们多有耳闻,据传白居易诗写成后都要读给邻居家的老奶奶听,另外,课本中也有“在艺术体现上,白居易主张诗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答案:朴实无华。
【备考指导】多,多记忆。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王维的清新典雅,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实无华,苏轼的豪迈旷达,陆游的悲壮忧愤,李清照的柔婉隽永,辛弃疾的雄浑悲慨。,下面五个适用范围较广的词语诗歌语言特点时常用的。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如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
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不刻意追求语言的华美,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的“三吏”“三别”皆是此类语言的典范。
绮丽:特点是用华丽的词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细腻生动的描绘。如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用笔特点浓墨重彩。
隽永:这类语言的风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让读者品味。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类。
简练: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炼字、炼句。如贾岛诗最显著的风格简练。
角度三:理解、赏析诗
该角度分两类,一是对整句诗内容的理解;二是以整首诗中找出题目要求的诗,如以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找出使人联想到“知音”故事的诗。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理由。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体现力,你有何?请简要回答。
【解题思路】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体现得最为强烈。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心理。
【备考指导】用的语言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常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生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的想象呢?这就要求“身临其境”,将置身于诗歌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抓住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此人此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用最有体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另外,语言组织要上层次,要有美感,像高三学生的。
角度四:理解、浅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
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考查对诗歌内容或情感的理解;二是要求在前人对诗歌评价的上再作出的评价。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理由。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 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② 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以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浅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以注释和标题可,作者离开家乡,初任巴东知县时所作,“怀归”揭示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诗歌由写景到抒怀,由“聊”到“惊”,体现了由闲情到心惊思乡的感情变化。答案: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以乡思中醒悟,身在异乡时,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备考指导】对整首诗的浅析,一要注释与标题,这里大都含有很的信息,例子就能证明这点;二要评价思想内容,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三要看清题目要求,灵活作答。考题鉴赏角度的要求,那么答题时就应直奔主题,明确回答。而考题明确鉴赏的方向,考生自选鉴赏角度时则应两种情况:(1) 当读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对作者的风格时,可选择此诗的思想情感鉴赏的,思想情感是属于“大而化之”的东西,难有精确的答案,靠上一点就能拿分;(2) 当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就选择一两个精炼生动的字词鉴赏,抓住一点,详加阐发。
角度五:浅析、鉴赏诗歌的创作技艺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理由。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以“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景交融”特点的理解。解答时,要景是,情是,是怎样交融在一起的。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点;但诗又纯粹写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备考指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艺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的表达技艺指抒情方式、体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等。体现手法有:欲扬先抑、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卒章显志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等。当然,鉴赏表达技艺绝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的还要能诗歌的情感将创作技艺的表达效果浅析出来。
【指导】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大量题目训练的中逐步完成。近五年高考所选唐宋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同学们在平时应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名家的“写景叙事”诗词表达技艺上与高考题类似的其他唐宋诗词。另外,平常做题组织答案时要多用积累的专业术语,多参照的文字表述方式——“这首诗用(某某)字写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点,抒发了诗人的(某某)情感,营造了(某某)意境”。每鉴赏完一首诗,还要将该题的答案在纸上写一遍,然后再核对。此举对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很有好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