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讲如何体现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14016 浏览:59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就是指教师在吃透大纲,捉住重点,把握难点的条件下,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公道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工作量。

一、如何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教学效率的高低,常常取决于对话过程中的有效程度。所以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在选择精讲点时,应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层次,去捕捉学生的难点,对症下药,以提高对话交流的有效率。如散文《蒲公英》中记叙的事情原本很简单,学生自读理解是没有困难的。但提高一个档次,要领会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蒲公英这个物象,将课文写成一篇小巧玲珑,饶有意境的散文的,则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宜将精讲点落在“蒲公英”身上。捉住“蒲公英”这个作者情感的凝聚点、教学的难点深究一番,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立意,理清文章的思路。
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对于“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句话,往往不经意。你设疑讨论,他总是草草作答;此句交代了写诗的环境。为此,我捉住这句话,切开口子,钻进诗里,引导学生揭示它的底蕴,道出它的内涵,这句话揭示了作者动情写诗的背景。牢房阴冷,铁窗临风,大雪飞舞,诗人因冷而思暖,因睹雪而思人,这正是作者“情动而辞发”之所在。这句诗定下了讴歌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感情基调,总领全诗,引出一系列“大堰河爱我,我也爱她的往事”让学生把握这个感情的“支撑点”,设自处于诗中冷暖比较的具体环境,与诗人一道亲身感受大堰河伟大的母爱,以而使他们“鸟瞰式”地领会诗人对主人公的深切的情感。

二、如何体现在教学步骤上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优化组合主要有以下三步:
1、略读。略读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使所学课文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觉整体,为后面的重点品读铺路。它的一般任务是:①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②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特点;③初步或部分解决生字词。
2、精读。精读就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所选精讲点进行局部的重点突破,边读边细细品味、揣摩,以达到落实必备的语文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积累文化底蕴的目的。如小说《一碗阳春面》属自读课文,教学的精讲点选择的是文章的主题。在学生泛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的品味。先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捉住一碗阳春面到三碗阳春面的变化过程,落实表层的领悟:体现母子三人在逆境中团结一致,顽强抗争的精神。接着设疑琢磨:这篇小说一发表在日本产生了轰动,各报刊纷纷转载,电视台也多次播放作者的“口演”,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其理由:母子三人吃阳春面的平凡小事,引起了日本人民强烈的共鸣。然后挥洒开去:大凡共鸣,必有相通之处,这个故事在哪里沟通了日本人民的感情?此时学生必定联系二战后日本人民团结一致,在废墟上建成了一个经济强国的史实。以而领悟本文的主题——通过母子三个三次吃阳春面的故事,歌颂日本人民在逆境中团结奋斗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3、总结。这一层次,主要是在品读课文后,再统揽全文,对文章精华,在更高的层次上再度概括、总结。由于在略读、精读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还是较广的,有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答题的疑点,也有非重点的内容,通过重点的归纳、梳理,进一步分清红花和绿叶,使重点更明确,知识更精要,印象更深刻,进入熟悉的更高层次,以求精读教学的成效。

三、如何体现在教学策略上

说实话,要以宏观上概括精讲的策略,并非易事,下面仅谈微观操纵中采用的三点。
1、听记预习法。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上,要变单打一为多功能,力求预习的收效,同时又一举多得。有的课文以听促读。设计一些题目,用于上课前的检查,要求学生听记,相互检查、评分。因听记答题实行闭卷,假如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听记能力再强也无法进行。有的课文以说促读。让学生复述、改编故事,上课前让学生即席表演。有的课文以写促读。让学生设计预习题目,教师挑选其中出色的作为全班共同的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事前都会认真熟悉课文。这样,听、说、写的过程就变成了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过程,既转变了预习工作的千篇一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2、讲解简化法。要实施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亟需纠正的是事无巨细满堂灌,尽量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简化教师的讲解,要求教师以简练、扼要教育论文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难点,腾出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深入,去推敲。
3、多媒体运用法。电教媒体可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表象,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使学生将文字符号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理解,化难为易。如在讲授舒婷的诗《致橡树》时,根据诗作的意境,制成蓝天白云下橡树与木棉并排挺立的画面,将其展现在投影屏上。以未见过橡树和木棉的学生们,也即刻由橡树高大粗壮的立干、钢铁般的枝桠,联想到身材伟岸、颇具阳刚之气的男子;以木棉红硕的花朵、挺拔的外形,联想到刚柔并济的女子。而那“相触”的枝叶,牢牢相连的根须和各自又独立的外形,也很快能使学生理解恋人之间彼此独立而又牢牢相依的联系,以而正确地把握了诗作的主旨,在短时间里达成了教学的目标,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