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理答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5594 浏览:16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共振的课堂,教师、学生及文本之间的智慧的碰撞、灵魂的对话从显性的层面来说都是通过语言呈现的,可以这样说,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就是充盈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的语言流动的艺术课堂。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训练的点和时机是非常多的,作为一名有心的语文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捕捉那转瞬即逝的语言训练机会,那么语文课堂对学生语文思维和素养提升的力量将是十分惊人的。在诸多的语言训练的点当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理答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侯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可以分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非语言性理答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非语言(动作、神情等),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更应关注语言性理答艺术。
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理答,应从语文学科的角度,从学生心理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学生们平时课上的发言往往比较简单,不够规范和精致,这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对学生发言的理答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下面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柳咏梅老师《乡愁》教学的部分课堂实录,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艺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师:刚刚我们寻找出了《乡愁》这首诗的不少规律,从字面的到手法的到内在的情感的。下面我们来小结这首诗歌的美点。每人说一点就行了。
生1: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但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你的语言能否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呢?试试看,把这一句重新表达一下。
生1:语言朴素。
师: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丰厚深刻。这样表达是否比你的更精致一点,更有语文味了?
生2: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
师:“东西”?看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来替换“东西”。课后练习三有提示的。
生:是四个物象。
师:诗歌中用以表达、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叫作物象。读诗歌,要能通过解读物象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生3:这首诗美在每一节的最后两句都有“我在这头……”,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点出了修辞的手法:反复。“表达作者的感情”,太空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3: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师:对。这样的表达就比较完善了。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循循善诱,通过自身的理答,让学生一步步丰满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表达的不足,学生开始回答“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老师引导学生“语言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并鼓励学生试试看,接着学生有了比“文字简单”更加语文化的表达“语言朴素”。当第二个学生回答“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时,教师及时捕捉时机,引导学生用专门的术语“意象”来替换表达中不规范准确的“东西”一词,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中第三个学生回答空泛、不精致,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表达中的亮点,同时指出不足,让学生继续思维深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道“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至此,学生在老师的有意识的理答下,语文表达向规范和精致迈进,可以设想,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渐提高。
语文课堂流动的应是语言的河流,当然更应是美丽的语言河流,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课堂的一个标志就在于学生和老师的对话,不仅强调语言的准确,更强调语言的专业、流畅和优美,语文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阵地,对学生在课堂的每一次发言以语文的方式予以理答和回应,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一定会让学生的语言之花盛开在课堂的沃土之上。
郑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仪征。责任编校:石在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