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天性保护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608 浏览:85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不足: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通过想象,学生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院子里槐树的落蕊像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踏几脚,“声音也没有”,闻一闻“气味也没有”,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3.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不过想象不是随意幻想。“想象”要受作品意旨支配,在确定方向上进行。

三、注重阅读思维练习,培养思索探究力

高中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得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练习。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固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通过阅读拓展,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索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陈佳民教授具体阐述为:“在文本阅读中,由你来发现不足,由你来提出不足,由你来解答不足。而最关键的一点是提出的不足的价值”。这很中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不足比解决不足更重要,由于后者仅仅是策略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不足则要找到不足的关键、要害”。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设计是探究性教学的关键,这是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教师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思索、学会浅析、学会判定,终极形成学会学习的素养。
实施探究性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改善教学策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注重教师传授向注重学生自主探讨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传递向重多向交流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尽可能地多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不要以为在课堂上深入地探讨不足会影响教学进度,不要以为不足自己不讲学生们就不明白。改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自己试着去探讨,固然起步会蹒跚,固然引导会花更长的时间,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思索、浅析、判定能力一定能得真正的提高。
其次,全面放手,培养大胆探讨的意识。教材中的文本,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自由感知。教师应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当我们进入文本阅读时,忘掉自己是一个学生,而以为我们是一个专家,是一个学者,我们与作者同等”。当学生处于这样的心态时,是最能激发自己的探究的,因而发现不足也是必然的。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天性,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顺应人性的自然规律,让学生喜欢阅读,习惯阅读,扬起兴趣的翅膀,翱翔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