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任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4949 浏览:172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的教学作为传输知识的载体,不仅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与桥梁,而且是教师传播情感、诱发美感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被浓厚的感情浸透了的、形象化了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因而它比普通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种既善于表象又善于表情的艺术符号。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等美学效应,主要是靠这种语言艺术来实现的。当教师像对待一门艺术那样讲究教学策略时,课堂就显出魅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更为活泼主动,整个课堂生机勃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熟悉。

一、教学语言应生动优美,有吸引力

精美的语言展示了崇高的美的境界,并加强了语言的体现力。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才能感动孩子的心。如我在教学《春》时设计了一段导语:“春天是美的画卷。你瞧,太阳暖暖的照着,风儿轻轻的吹拂着;远山晴朗,近水潺潺,碧草接天,百花争妍。既有百花齐放,又有百花齐鸣。像鸟儿一样欢快的,还有孩子们,他们叫着笑着,都想让自己手里牵着那只鹞子,来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让我们和朱自清先生漫步在春天的田野上,享受那醉人的春光吧!”

二、语言要有启发性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内容,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透彻地理解语文的层次结构,语言的运用特点,教师要深入地钻研课文,采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好每一篇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点拨。如在教《山中访友》时,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尝试阅读课文,然后出示不足: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说成是“山中访友”?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内容,积极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各自阐述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最后总结性点拨:“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布满童心童趣,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作者也走进心境中,我们怎能不热爱大自然呢?”通过点拨,学生对课文的主旨有了确切的了解。对学生要引导激励,开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是强拉硬拖,代替学生积极思索。

三、语言要富于想象力

想象是通过语言的形式加以实现的,因此,言语进展和想象力的进展联系密切。我们要让学生大量的阅读一些报纸、报刊,到图书馆查阅文艺作品。有些作品可用猜读的办法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如,朱自清的《春》,可以引导学生闭目想象春花竞妍,蜂飞蝶舞的景色;《荷塘月色》,想象月色荷塘的朦胧美;郭沫若《天上的市井》,冰心的《繁星》等等,足以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在理想和现实中徜徉。定期举行的朗诵会,辩论会,故事会,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积累丰富的词汇,以此来提高其想象力。

四、语言的情感性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授中,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应积极丰富,让字字句句去撞击学生的心灵。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燃起心灵的火花,全身心的进入作品。

五、语言在运用中求进展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课前背诵一句富含哲理的名言,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一则娓娓动听的故事;天天一篇日记,读书感受,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一位女生在日记中写道:考试的不顺,交友的受挫,家庭的变故,让她抬不起头来。我在评语中写道:“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让我们坚强起来,勇敢面对一切。请相信,风雨过后,定能见彩虹。”这样的语言会像是晨星的美妙乐章,永远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吟唱,鼓起他们的生活的勇气和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正确,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气力,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教学语言的音量应有大小强弱,轻重缓急的变化。语速一般以中速为宜。在教学环节的转换处,关键处,或讲一个不足时,应略加停顿,使教学语言焕发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意味。对初中生应运用具体形象,亲切有趣的谈话语言,富有同情心和幽默感。教师还应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具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富裕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学生中目中成为“美”的化身。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