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结合,才能体现语文教学完整性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1153 浏览:1436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道结合意味着教学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与其它学科相比教书与育人在语文教学中显得更具体,更直接,更有可操纵性。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处理的过程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学地安排到语言文字练习中,以而提高德育渗透强度,使学生达到既成才又成人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文道结合体现语文教学完整性

一、在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文道结合的教学理念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制定教学目标,语文课也一样。但平常所说的目标一般都指学科知识教学目标,其中的思想品德大多象征性地点到为止,不作目标硬性要求,以为学科知识达标就算完成任务。实在不然,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练习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也就是说,德育也是语文教学的必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课前也应该制定好德育教学目标,以便在语言文字的练习中,恰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在教学情境中,努力渗透文道结合的教学思想

(一)识字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小学教师大多数都不愿意教低年级,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简单枯燥,而且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实在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识字、写字。识字教学要求“按照熟悉事物的特点,加强识字与熟悉客观事物的联系”,这就必须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低年级学生理解生字的主要策略是组词练习,然后根据词语表示的意思结合具体事物和动作来理解。
组词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我曾听到过这样一节识字课,教师在教学“打”字。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浅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听了这位教师的课,我深受启发,低年级学生处于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像这位教师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怎么能说这样的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呢。
(二)阅读教学中的文道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留意加强讲读课文的同类联系,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小学语言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内容增加,思想内容也逐步加深。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有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进展过程,短时间是不会见效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后,要加强巩固,否则学生的思想熟悉就永远处于朦胧状态,良好的道德观念就难以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同类课文的联系,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例:在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通过回忆,学生迅速加深了对本课的理解,熟悉到“人和山的联系日益密切”的理由,也巩固了以往的所学知识,熟悉到保护环境的重要量。
诗歌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中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人民、爱劳动教育和阶级教育,现代革命义士诗还渗透了共产主义教育。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凭借作者描写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示儿》时可凭借诗人陆游的心声,教育学生树立实现祖国统一的远大理想;教学《锄禾》时可凭借诗歌描写的场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在这些诗歌的教学中,假如只简单地浅析字词句的意思,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则根本没完成诗歌教学的目的。假如既理解了字词句的意思,又认真浅析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阶段是进展儿童随意留意的主要时期,要让学生以语言文字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设独特的感染情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去组织自己的留意,激起情感震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学中创设感染情景,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震动,启动学生的情感闸门,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定期地约束自己,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上《长江之歌》时,可以给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观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出断。创设这样的情景,使学生领略长江的丰富内涵,激发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依恋之情。
(三)作文教学中的文道结合。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专门讲了“在作文练习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可以教育学生以课文和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人品。同样,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作文中看出学生的思想状态。教师在修改作文时,不仅要改掉学生组词、造句、语法上的错误,还要修改学生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恰当地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曾改到过这样一篇作文,题目是《一件有趣的事》,一个学生记叙了他和几个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如何捉弄一个差生的故事。文中语句通顺,妙语连篇,写得的确有趣。在讲评时,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用词、他的描写。然后问他:“你以为你做的事很有趣吗?”他先是一愣,然后低头默不作声,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我又问其他学生:“假如你是文中的这个差生,你的心情如何?”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果是:“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欢快建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小作者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固然不错,但思想内容不行,自己以前的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教师再通过列举一些正面例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作文要记载生活中高尚的、有作用的、对人们有所启发的事情,生活中更要做一些有作用的事。

三、在生活实际中,不断拓展文道结合的教学内涵

德育的渗透还应该注重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光有思想,没有实际行为,不能说品德教育成功了。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有了良好的道德行为,才能算德育真正落到了实处。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后的反馈信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作好弥补工作。如时时留心学生课余的活动体现,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鼓励学生提供相关信息等。然后在有关内容的语文课上,不失时机地进行提示,让学生讨论,或者利用榜样的气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语文教学中,文与道割裂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教学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等多方面全面进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