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彰显谜语教学魅力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4966 浏览:157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十课《山谷中的答案》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造成这一现象的理由实在很简单,仅仅是由于雪松的枝丫富有弹性,所以它们存活了下来,由此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眼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利用谜语有趣好玩、富有探究性的特点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赏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就先让大家来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猜猜是什么?
生:花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你们能告诉老师谜语由哪两部分组成吗?
生:谜面和答案。
师:很好。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像一个谜语。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朗读,认真思索:这篇课文的谜面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师读课文,生边听边思索)
师:你们找到这篇文章的谜面了吗?
生:这篇文章的谜面在第一自然段——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师:答案又是什么?
生:在第三自然段的最后部分,答案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由于没有雪松的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师:你们找得很准,一下子就把谜面和答案找了出来。不过老师有一个疑问:在答案中提到的“雪松的这个本领”究竟指的什么?
生:雪松的这个本领在第三自然段答案的前面——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以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雪松的枝条仅仅弯一次,能不能存活下来?
生:不能!它是不断重复弯曲的动作才使自己存活下来的。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把雪松的这个本领用书上的一段话来概括?
生: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师:对!雪松的这个本领,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雪松正是由于它的枝条富有弹性才存活了下来。现在,谁能把雪松的这个特点放到答案中去说?
生: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由于不像雪松的枝条那样富有弹性,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师:好,谜面和答案我们都知道了,下面老师请大家把谜面和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生:(谜面)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答案)由于东坡雪大,其他树,没有像雪松的枝条那样富有弹性,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师:(鼓掌)太棒了!今天的谜语我们学得太好了,祝贺大家!
【点评】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谜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通俗易猜、琅琅上口的特点。谜语由谜面和答案两个部分组成,谜面常用生动的描述、巧妙的隐喻,形象地刻画出某一种事物的特点,有些还有丰富的情节和浓郁的趣味性,所以孩子们都喜欢猜谜语。猜谜语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然的奥秘,探讨世界的神奇,进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以上教学片断,充分利用谜语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使原本显得千头万绪的文章变得简单起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梳理了文章的思路。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猜谜语、读课文、想不足,终极达到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的目的。

一、谜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教师便问学生喜不喜欢猜谜语,学生听了,便一下子活跃起来。听完谜面,学生开始凝神苦思,继而交头接耳、互通答案,最后交流发言。一则小小的谜语,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让学生觉得好玩,也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进入后面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找出谜面答案

《山谷中的答案》这篇课文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好文章。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出现“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现象的理由往往会到第三自然段的中间部分找,很少有人能一下子找准。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设计了“找谜面和答案”的教学环节。事实证实,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们一下子就能找到造成这一现象的理由,教学效果甚好。

三、理清文章脉络

对于答案中揭示的“雪松的这个本领”,在第三自然段的中间部分作了具体说明,但是我觉得要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出“雪松的这个本领”是指什么,学生自然到前面去找,然后我引导学生概括出“雪松的枝丫富有弹性”,最后再让他们说答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梳通了文章的条理,也能让学生用很简洁的语言概括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理由,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谜语教学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维性熔于一炉。在语文课堂上使用谜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渐学会联想、推理、判定、归纳,终极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实在是一种富有成效而又深受学生欢迎的好策略。让谜语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彰显魅力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