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诱导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3627 浏览:102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现象:越是低年级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越高。小学课堂上,一个不足提下去,几十双手举起来,回答起来也声音洪亮,积极雀跃;随着年龄的增加,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到了技工教育阶段甚至就没人举手了,即使回答,声音也是低低的,课堂气氛烦闷不堪。难道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增加反而降低了?
当然不是,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学生年龄心理差别的一种体现。作为老师,应当考虑到学生这种变化着的心理特点,设计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索的不足,启发诱导他们积极有效的思维,让这些“思维着的精神开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不应一味形式地要求他们当堂发言。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在对课文作了疏通后,没有具体讲述林冲的悲剧性格,而是提了一个看似和课文没多大联系的不足:“林冲为什么没有被大火烧死?”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各种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以林冲性格谈起,以为他做事小心谨慎,例如他“盖火炭”、“摸火种”,以为草料场没有着火的可能了才放心离开草料场,以而躲过此劫;有的学生以为是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救了林冲的命,假如没有雪,就没有草屋的被崩坏,林冲身上的寒冷,以及林冲的去沽酒,路遇山神庙。没有雪,就没有草厅被压倒,林冲无处容身,只得借宿山神庙,以而躲过此险;也有的学生以为这是天意,就像书上说的这是“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以为是林冲命不该绝;有的学生以为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若烧死林冲就没有后面的故事安排;有的学生则以为大火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有人想置林冲于死地,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所以林冲没有被大火烧死……最后,经过学生热烈的讨论以及我的归纳总结,学生理解了林冲性格的特点,也懂得了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前后呼应的好处,更看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可谓一举多得。
这一教学实践证实,让学生结合课文思索不足远比教师辛辛劳苦地浅析课文更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索不足的能力;教师旁敲侧击指出思索的突破口,就能较好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解决不足。实在,到了中学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面拓宽了,他们的“成人感”变得特别强,他们开始关注人生、事业以及社会不足,并希望介入评论,希望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期一鸣惊人。虽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似乎人人都积聚着一种气力,聪明的火花随时会因一导火索而迸发出来。因此,作为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思维,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进行设疑。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启发诱导,对学生正确理解一篇课文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不“唯书”、“唯上”,积极质疑、发言,对教材作出自己的浅析、鉴赏、评价,用各种形式表达、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感,终极通过老师的点评,接受思想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的陶冶,同时扩大视野、增加知识,这样才符合当代中学生进展个性的要求,也能满足他们介入、发表的和引人留意、获得成功的要求,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赵俊,江苏镇江技师学院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