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焕发语文教学生机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34108 浏览:1574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未来人才进展的需要。就学生个人而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正确策略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必将使生机与活力充溢于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学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真正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习者本身。古人云:“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这些名言都彰显了教育者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中学语文内容涵盖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仅靠语文教师课堂的范例讲解学习就想学好语文,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有了这种能力,语文课的教与学必将是事半而功倍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唱独角戏的语文课堂很轻易变得烦闷而乏味,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才会学得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生机与活力才会充溢于语文课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条新思路。
语文课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可以体现到很多方面:以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以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以课堂知识到课外阅读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策略和习惯

1.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积极地互动介入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同等中的首席”,教师既是学习者,也是学习过程的介入者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同等看待学生。就课堂不足要与学生进行同等交流,即使学生是错误的,也不严厉批评,而应沟通,科学诱导。这样做,我们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庇护了所有学生敢于创造的心灵。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需要出发通过主动介入引导,创设同等和谐的氛围,可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就拿鲁迅小说《药》来说,人物对话充分展示了不同人物性格特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对人物语言作自主理解,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初步把握。然后,教师也以其中某一人物的身份与学生一道进行分角色朗读或以课文为蓝本,在不脱离人物性格特点的情况下,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对话表演,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以自己独占的身份,言行感染学生,学生也因此积极主动地投入,更轻易使学生兴趣于课文,深入于原文,也更轻易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以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戏剧文学《雷雨》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介入表演对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理解尤其重要。假如教师也介入了,学生将更为关注投入。这样的表演对学生学习大有裨益。但教师在介入过程中,应放下师长架子,全身心地投入。这样,同时介入的学生才会放开手脚,进入角色。并且宜扮演学生不易把握的角色或对渲染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角色,使演出收到实效。

2.课内激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有趣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假如课堂学习兴趣浓,课后学生就轻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课内激趣,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自由论辩,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实物、标本、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地形成自主学习。课堂生动,教学策略要有趣味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对策内化为学习对策,为自主学习提供“会学”的基础,以而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3.在自读课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不设圈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释疑,养成不足意识。
当前,在自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常采用在课堂上先确定几个不足或限定一些对话范围,再由学生阅读思索回答的解决方式。学生一定程度上也拥有了学习主动权,思索解决不足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但这样做,学生只是被动中的自主。学生被安排在教师设定好的思维框架中活动,还是处于学习的被动者位置,没有真正发掘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旦没有教师的规定目标,学生的自读将陷于茫然,流于形式化。两相比较,传统教学是教师往学生脑中“塞”,而时下不少教师则是让学生往圈套中“钻”,其差别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自主思索,大胆质疑而形成的不足,才能激发学生不断探讨的求知欲。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真正的知识就有着于疑处。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课文养成“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的“四问”习惯。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进展。面对学生的质疑,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进一步地思索。不足意识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课堂也会因此焕发生机。
(2)自学后查漏补缺,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它包括课堂知识反思和课外练习反思。就自读课而言,应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每个知识点应特别留意是哪些地方,老师夸大了哪些重点,今天的练习内容是什么,哪些地方出了错等。反思不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一般浅析,而是以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它可以推动教学论文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强化和巩固,有利于知识查漏补缺和知识结构的完善,以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学习自读课《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针对文中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就要诱导学生去讨论、思索:假如完好无损呢?难道断臂所形成的残缺美比无损所具有的完整美更美好吗?学生们讨论,甚至辩论,见仁见智。学生自主反思、同等交流后理解深化了,以为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才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使每个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最美好的想像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残缺生发了无穷无尽的想像,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到了一起,虚实相生。

二、注重课后拓展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课内得以延伸

有限的课堂有时很难完成某项讨论或就某些不足进行拓展,这就需要课后安排拓展性阅读或练习。与我们常规的布置课后作业不完全相同,这种阅读或练习是在学生自主性地期待心理下开展的,它是课堂内部的延伸,是知识能力落实的重要环节。
如学习高中语文《项链》后,可安排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主人公得知项链是假的之后的结局。以练习结果看,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能续写出各种不同的情况。这既练习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练习了他们的主动积极的自主思索能力。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堂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教学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拓展的意识,准备一些和课文学习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如学生在学习《宝玉挨打》一文时,学生能比较正确地归纳出宝玉挨打的三个理由,并且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理解了父子冲突的根本理由是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叛逆。但同时也感觉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红楼梦》的一些人物故事,于是,我就在另外补充了一些关于宝玉叛逆的事例之后,就有目的地启发学生:《红楼梦》中还有很多事例能证实宝玉是一个叛逆的人,下一次课,我们来进行这方面故事的交流。结果,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了。课后,很多同学找来《红楼梦》认真阅读,有的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碰到读不懂的地方还主动询问。当组织学生来进行交流时,学生能先容得头头是道。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激发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课外自主阅读,扩展了视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内的趣味导读应该与课外的扩展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形成阶段,后者是课堂自主学习的延伸,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改对高中学生阅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认真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这样,视野扩大了,语感增强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充实。除此之外,各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也可以让他们积累大量知识和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这必将激发他们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面进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天空,也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学习,让语文教学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对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