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美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7877 浏览:318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语文。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也就必然包含着美育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熟悉美、追求美、创造美、体验美就成了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就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首先,朗读是感悟美的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想领悟一篇文章的优美,必须以朗读着手,朗读的策略很多,如听读,跟读,自由读等,争取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绘画美,人性美。如学习鲁迅的《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由于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由于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由于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以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段文字体现的自己将被送进书塾的纳闷和对百草园的留恋,长段句结合,节奏张弛有度,将两种感情体现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文章韵律的音乐美。再如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运用一系列的名词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多么凄美、荒凉的图画啊!而那句“断肠人在天涯”又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多么浓郁的思乡之情啊。同一首诗就使我们同时感受到文章的绘画美和人性美。当然这样的文章不胜枚举。假如不是专心地朗读,细心地感悟,那又怎么能感到这些文章中蕴含的美呢?
其次,在浅析中品味美。好的文章如同美丽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假如朗读是领略文章的外在美,那剖析就能感悟文章的内在美,实在这才是文章的真正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描绘的“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酡颜起来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些语言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师生的共同浅析,我们感受到春天是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是布满生机盎然的气味的。这些浅析是必不可少的,仅仅凭借学生的朗读是不能达到这个程度的。再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他心目中,把埋葬阿长的大地比作母亲,而阿长就像她的孩子一样在母亲的怀里灵魂得以安宁,以而寄托着鲁迅对长妈妈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每每我和学生一起浅析这部分时,心中总难过十分,总感到一个普通的连名字都没有的老妇人在鲁迅这里才得到爱和尊敬。假如不是师生共同感悟,学生是不会领悟到这种情感美的。
第三,在联想和想象的思维中拓展美的宽度和深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创造性的培养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团体曾经做广告曰:“失去联想,那世界将如何?”这句话也足以证实联想这种思维的重要量。郭沫若在《天上的市井》“远远的街灯明了,似乎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似乎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中,作者运用联系和想象的思维,由街灯想到明星,又由明星想到街灯,想象着在虚无缥缈的空中有一个市井,一个繁华无比的市井,那里陈列着无数的珍奇,而诗人并没有具体说出珍奇,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就是这几句话,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的翅膀在遥远的天空周游,尽情挥洒美好的梦想。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在教学中老师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则闭上眼睛尽情发挥想象: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由于出水很高,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年,穿着碧绿的衣裙,在清澈如水的舞台上翩翩起舞,舞姿是那么轻盈,那么优雅。学生在自己美好的想象中畅游,并且自己也成为一部分融入其中,多么美的意境啊。这些,假如离开了联想和想象,再美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都是没有生命的,更无以谈美。
第四,在写作中创造美。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感受到美,领略到美,同时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和潜能。好的,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眼中的、心里的美:一处优美的风景,一段父母的疼爱,一次同学无意的帮助,老师的鼓励,陌生人的微笑。这些美拨弄着学生的心弦,只要学生用真心感受,用热心创造,总能为我们勾画出美的图画,抒发爱的真谛,散发爱的芳香和理性的光芒的。
课堂中,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只要学生专心感受、感悟、想象,老师适时地启发、点拨,我们的学生定会铸造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创造美的双手。那样学生就会真正地成为美的使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