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语文教学刍议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32141 浏览:1528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者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化大学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式策略的运用三个方面探讨体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大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又有着着一些教学差别。如何有效地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便成了大学语文教学所要探讨的课题。
在大学的各类专业当中,体育专业当是较为特殊的,由于它较多夸大技能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外的知识的难度。夸大文学的阅读与理解欣赏的大学语文便是令体育生较为头痛的一门课。学生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知识的练习上,较少关注文学艺术,审美情趣不高,人文素养较为贫乏。因此,针对体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我在此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运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

目前一所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都是一致的。以教材内容本身来看,这未尝不可。但是真正进入教学实践时,体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有着不少差别。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体育专业学生文学功底是比较薄弱的,理解能力有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假如强迫他们阅读和浅析寓意深远的文章,必然导致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体育专业大多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在必要与可能的两难中找到最佳的交接点。
假如条件允许的话,体育专业的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选择阅读欣赏、运用写作、口才练习为一体的教材。假如与其他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则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着重选择比较轻易理解的教学内容,篇幅不长并兼顾古典风格,且有强大和深远影响力的文学作品。而且教学过程要通过语言练习来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文学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学中,假如没有适合的教学内容,那么再好的教学策略、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无用武之地。反之,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专业大学语文的课程仅安排36个课时,课时很少,所以授课内容的选取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我校现在所用教材为例(黄伟林,李咏梅主编,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的《大学语文》),分18个部分58篇文章,再加上前后相当于前言与后记的两篇文章,整整60篇文章,短短36个课时是完全不可能将之全部讲授的。那么怎样选取和设计教学内容呢?我以为,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是第一步。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真正明确教材所要传导的思想。对教材进行认真探讨后,就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指导思想尽可能筛选出最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往往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即对每一部分进行提炼概括,然后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予以讲授。在学生有了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再选取最切合的单篇文章进行赏析。如此一来,学生对教材有了整体的熟悉,也在代表性的作品的研读中获得了具体的感知。而作品则是尽可能地选择有欣赏性的篇目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的学习能以情感出发,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读书和如何鉴别好的文章,以而培养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修养。在讲授时注重将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与作品相串连,设计并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先容作者与作品,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时代信息,对作家的创作生涯有一定的关注,以此推动教学论文对作品的兴趣与理解。我曾有过这方面的感受:在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以徐志摩的“生—死—爱”为线索和中心,向学生先容了徐志摩的一生及其创作作品,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一位学生就曾在后来的作文中写到与中文系的同学谈到徐志摩时自己能侃侃而谈就得益于这次授课,使自己体现出了较强的文学修养,由此更为增强了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留意教学内容的补充。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入考时对于论述知识的要求较低,因此他们普遍地语文的基础能力、运用能力要差一些,而进入大学,是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时期,因此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给他们增加一些运用文写作知识和口头常识的学习与培训。如在教学中适当穿插运用文写作的知识,并提供一两次练笔的机会;利用《演讲与口才》传导口才常识,结合课文及学生思想情况教学论文和社会热门不足,通过一两次的演讲比赛,人人上台,三五分钟,既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心灵、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介入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早在两千年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大教育家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这是我们教学的一根指针。教授体育专业大学语文的教师便要充分熟悉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性,以理解为先,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前所言,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因有技能的考试,因此书面的考试成绩要求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低,这就造成他们在书本上的学业较其他专业学生薄弱。教师要留意到这一特点,对待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应夸大积极思索,重在介入、鼓励不同观点,鼓励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多指出优点,少进行批评,不要过于挑剔他们的错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便往往以一位教育家的话“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来激励学生大胆回答不足、大胆体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时刻留意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思索。并且在实践中多方提供锻练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比如在进行作品学习的时候,将篇目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让学生分组去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作品的写作背景等,推荐他们阅读人物传记等相关书籍。让学生自己备课,真正上课的时候,让各级推荐代表讲授作者、作品相关的信息,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同组同学可以做相应的补充。实践证实,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在学习当中有不少体能课,因而在课堂上的时候精力可能较其他专业学生要弱一些,教师要予以充分理解,不能说些风凉话、打击的话,而且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设计教学环节。比如我便常碰上这样的情况,往往一二节课学生们刚上了室外专业课,接着的三四节课开始他们均感到有些疲惫。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入教学内容的讲解显然效果不会好,所以我便在每一节课的前五分钟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即以一个富哲理性和趣味性的小故事,或与教学相关联的趣味性不足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而将他们有些疲惫的心理给缓释过来,并且留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才开始正式教学内容的学习。体育生在课堂上往往较其他专业学生要更活跃,更不拘小节,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活跃的性子予以引导,使他们活跃的思维能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上来。
教师还要留意课堂或课外的学习互动,想方想法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正确地予以引导,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上课之初,让学生做围绕中国文学所出的测试题,并给学生列出选读书目,要求完成一定的阅读量,课堂上抽查;或是讲课前就课文先出思索题,让学生带着不足去阅读,自己找答案,然后提问、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概括;或是印发一些精美的作品赏析类的小习作给学生,鼓励他们仿照进行练笔。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