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规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041 浏览:166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听过一些示范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花架子”太多: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头饰道具,看似新奇热闹的学生活动……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实惠”并未几。
难道每堂课都这样上吗?我觉得一线的老师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通过抒怀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那么,一堂语文课就应留意学生这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会提问、会倾听、会表达。
一、会提问
我国历来重视不足教学。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夸大了不足在思维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时常让学生提问,但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学生提问这项资源,使学生的提问走向了形式化和表面化。
1.不足缺乏价值引导(教例:语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提灯女神》)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有什么不足可以提出来。
生:她做了哪些事让人这样称赞?
师(学生问完了马上进行概括):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不足,我们归纳一下,大致是——提灯女神是谁?她做了哪些事让人称赞?
这个教例中,学生的提问就是给教师顺理成章地出示预设不足做的“桥梁”,学生并没有感受到提问的探究性与趣味性。
久而久之,他们对这样的提问就会形成疲倦感,终极导致不足意识的淡化。要想使学生感受到思索的乐趣,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如“你真是个有心人,发现了这个不足。”“别人都看到了她的缺点,你却看到了她的优点”
2.不足的解决简单化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基本上还实践着以提出不足到解答不足这样一种单线的简单化处理方式。(教例:语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家乡的桥》)
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不足呢?
生: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桥?
生:家乡的桥有什么不足?……
师:大家真会提不足!请再读一读课文,找出答案,我们交流。(学生读课文找答案)师:大家找到答案了吗?
生:找到了!
师:好,我们来汇报、交流。(生一个个汇报不足与答案,一个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在想自己的不足,相互没有沟通、交流,更没有延伸、拓展,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
可以说,这种方式我们常常用到。教师仅仅视提问为手段,没有将提问作为一个平台,一个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舞蹈的平台。教师有必要带领理他们的不足,由于整理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梳理的过程。这对培养、提升学生的良好思索习惯尤为重要。
二、会倾听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人最少的尊重。就学习而言,听应该算是一条捷径。一位教授曾经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华。怎样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呢?
1.动之以情的语言渲染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的留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正在“读”或“说”的孩子身上,而常常冷落了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
为此,教师可以走到“听众”中间和孩子们一起听。时刻关注学生听的情况,并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瞧,唐艺璇听得多认真呀!”“殷晴真厉害,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她听出来了。”小学生的仿效意识强,往往受表扬的是一个,受益的是一大片。
2.开展简单有趣的听记活动课堂作业的布置一般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学生做,实在可以尝试让学生听作业,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关联词等都可以听写,先易后难。这种潜移默化的练习能使学生养成专注的倾听习惯。
3.多进行用耳听、用嘴说的复述练习课堂上可以安排一些听说练习,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听完故事后请他们来复述。
4.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别人发了言,你要评价,就要认真倾听,听懂了才能评价。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体现出来的。有了专注的听,才会有正确的说。
三、会表达
学语文终纵目的就是要学会表达,表达自己所思所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受。引导学生表达也是语文课该留意的。
1.课前表达自己预习时的困惑(教例:语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勇敢的少年》)师: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汉斯的做法是对的,母亲为什么要阻拦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们就能带着不足去品读课文,理解课文。
2.课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师生共同探讨(教例:语文版第七册《勇敢的少年》)师:你觉得母亲的阻拦对吗?生:不对,儿子是勇敢的,母亲不能阻拦。生:不对,母亲应该支持儿子的选择。
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在争论中,理解了母亲的担心,更感受了儿子汉斯的勇敢。这样日积月累,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后表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想法总之,平时的课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会提问能让学生深入思索,会倾听能让学生取长补短,会表达会让学生融入群体,享受欢快。做到这一些,相信孩子会更有聪明,更有修养。
(河北省沙河市官庄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