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化与素质教育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16433 浏览:716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反思以往的语文教学,虽说到了21世纪,但教学观念却残留着封建时代科举制的思想“一试定终身”。在这种思潮下,“应试教育”必然左右着教学的进展方向。
关键词:艺术化素质教育全面进展
我以为,语文教学艺术化的条件应是:

一、以人为本

这必然扼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成为所谓的“差生”。据笔者调查,绝大多数所谓的“差生”并不是由于智力上的障碍,而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和辍学。有很多教师经常说:“你这么聪明,为什么就不好好学习呢?”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太陈旧了,我们不妨经常地问问自己:“他为什么就不好好学呢?难道是我的策略有不足吗?”因此,我想,要转变我们这种“目空一切”的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正如拍摄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演员如何理解作品,而导演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见,我们老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作用上讲,即是“主持”和“导演”的作用。
我常常思索这样一个不足:为什么有的老师一心为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努力工作,结果学生却不领他的情,背后在骂他太严厉;为什么师长的良苦专心换来的却是学生的抱怨,甚至是敌视,以致出现一幕幕的悲剧?通过这两年的素质教育大讨论以及我班出现的几件事,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二、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发多种潜能

在这次探讨会上,钱先生重点提到了语文教学艺术化的必要条件应是对理念的更新,他说“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进展的关切,是灵感之源”,我因此想到,对“人的进展”的理解,应是指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联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聪明才智。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主要目标是培养下一代掌握母语,这也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也不同于外语的学习。标准化和科学化是不适应语文的。不会语法知识的学生照样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会分段的学生同样能写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长篇小说。为什么会出现“韩寒现象”,我们语文老师又能以中反思什么呢?在这次会议上,钱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命题:语文教学艺术化。什么是艺术化?“是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碰撞进射出的聪明的火花”(钱梦龙语)。艺术化没有规定的策略,是靠理念和观念建立起来的。以往的教学过分地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人的进展。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地了解学生,重视他们的人生价值,包括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人生需求(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生活态度和兴趣爱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个性的特点,挖掘其内在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教师自己的教育艺术,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达到教学艺术化的高度。

三、用爱心和信心重塑师生真情

在课堂上要进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出自己的个性,还需要师生间融洽的联系。师生联系可谓有四种情况:其一:畏惧型。即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感,学生对老师只是惧怕,有时体现为敢怒而不敢言,但内心却是很反感的;其二:敌对和反抗型。体现在学生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事事与其作对;其三:服以和依靠型。这种类型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很崇拜,事事服以,缺乏主见;其四:友好型。师生间有着融洽的联系,师生之间是朋友联系。我们一眼可以看出第四种联系是最好的,而这种联系又需要用爱心和信心来铸就。假如一个班级里有前面所提到的几种不良现象,那么在教学上肯定不会有突出的成就。由于学生不认同这个老师,他就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情绪,又怎能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呢?反之,师生间有着十分和谐的联系,师生间配合默契,教师在课堂上又怎么会不得心应手呢?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条件下,必须重塑师生真情,培养良好的师生联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发挥出教师的教学艺术。

四、扩大阅读面,加强探讨性指导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固然有人不赞成这种观点,但我想,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工具性,学习拼音——识字——扫盲。理解词义——读懂文章,这无疑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而已。但同时语文的运用,又不仅仅是读懂别人的,更高层次的运用是让别人来读自己的,即写作。有人说,素质的构成有七种能力,其中之一就有“写作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这一高度呢?我以为,首先应该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知道得多了,才有可能写好。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更便于教学,试想,假如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学生是一无所知,那么,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出色,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又怎么谈得上艺术化呢?
语文教学艺术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讨不足的习惯。语言,有很多不足并不是只有一种答案,有时浅析一篇文章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甚至可以有互相抵触的两个答案,这也是语文不适合标准化的理由之一。假如不养成探讨不足的习惯,就不会发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位教师做得非常好,她把上海版和人教版的同一篇课文做了比较,让学生浅析编者不同的意图,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无疑让学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文人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以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探讨的兴趣。

五、语文教学的观念重在育人,全面进展

语文知识是文化的载体,是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基础性是指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本的,基础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基础内容之一,一个人不论学什么专业,也不论在社会上以是什么职业,对于语文知识,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则是基本的或者说是必须的。工具性是说与问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他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可以说语文教学是铸造下一代各项能力的载体工程。在素质教育中,我们要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起来,全面辩证的理解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任务之间的联系。上述任务,以总体上说应是同步进行的,要寓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知识传授中,应是打好基础,注重能力,渗透德育,发挥功能。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技能素质的教育培养。确立现代人应具有的科技、法治、开拓、竞争等现代人德意识,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天气下,要开展语文教学艺术化的讨论,首先应做好以上一些,即以人为本——重视整体——爱心奉献——增加阅读和探讨。这是我对语文教学艺术化所持的不成熟的看法,其中难免有不正确和幼稚的理解。对于如何做到语文教学艺术化,我将另文赘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