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导入设计浅谈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3377 浏览:90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教学论述以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困境中走出来,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与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留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以何开始?就是教学导入。
单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来说,成功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序幕,让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其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导入要引人入胜,防止千课一“招”,平淡无奇。如何设计好一堂语文课的导入呢?

一、悬念设置法

这是设计导入最基本、最常用的策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故意设置一个个“疑团”或矛盾冲突,不断造成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理状态,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标题造成的悬念来导入,如《死海不死》、《地球是圆的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一课》、《大自然警号长鸣》等这些题目的本身就给学生设置了悬念。
其次,根据故事情节的进展造成的悬念设计导入。一种是当故事情节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忽然中断,留下悬念,如《落棋有声》;一种是在故事情节进展过程中,处处留下悬念,像锁链似的一环紧扣一环,迟迟不交代故事的结局,如《驿路梨花》;还有一种是在故事情节进展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令读者感到惊奇,如《第二次考试》一文,假如老师能将这种反常现象先交代出来,并以此导入,就能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趣味导入法

即选取幽默、妙趣横生的故事或选取优美动听的歌曲来导入。运用这种策略导入新课,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上《愚公移山》时,在导入上我设计为:先让学生齐唱流行歌曲“愚公移山”:面对着王屋与太行,拼的是一身肝胆……学生热情高昂地唱了一遍后,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何书?出自何处?假如同学们想了解,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
在上《枣核》时,则选取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上《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则高唱《志愿军军歌》;上《最后一次报告》时,则吟咏《MACAU,不是我真姓》等,选取这些歌曲演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三、即景法
即利用眼前的景象或课堂的情况,进行导入设计。这种策略切合情景,学生有具体的感受,兴趣浓厚。如我在上《怎样防治眼睛近视》时,是这样导入的:
我先让学生举手,调查本班有多少人眼睛近视。学生举手后,我问学生:近视是否痛苦?学生回答后,我又问:那么应怎样防治,怎样治疗?同学们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那么,我们就以《怎样防治眼睛近视》这篇文章来找出答案。此时,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四、联想法
即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由此导入新课。这种策略,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不足进入教学轨道,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最后一次报告》时,我这样导入:“很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眼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这段话在我们所学过的什么课文中引用过?证实什么观点?学生回答后,我又说,闻一多的这种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有具体了解吗?假如不了解,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他面对敌人的口而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报告”。

五、图片演示法

即利用教学挂图或手中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课文。如上《谈笑》一文时,我先出示了一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顺着看时,此人是一脸微笑的表情,倒着看时此人是一副冷漠的情状,还出示了一些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笑时的图片。学生看了画片后,我说:“人的表情是多么丰富多彩呀!单以笑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不同的情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谈笑》一文。”

六、情景渲染法

即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以丰富的感情向学生表述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或生动、感人的场面,以真情感染学生,化情感为动力,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触发他们的学习。如《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周总理你在哪里》最好用这种策略导入新课。
导入的设计策略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原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而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之,课文的导入非常重要,它是一堂课的开端。写文章有所谓“凤头豹尾”之说,一堂课的教学也是如此,导入好了,下面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自然活动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