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课堂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9217 浏览:843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把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究式阅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必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探究式阅读教学,就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揣摩品味语言,是探究式阅读的起始环节。阅读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目的,也是手段。通过阅读(诵读、朗读、范读背诵、等形式)感知文本,使学生以读中发现不足,感受语文的魅力,形成语文能力。正如古人所说:“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经过长期的阅读练习就会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言规则。同时,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得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下一步揣摩品味,探究质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揣摩质疑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就学生来说,读者会借助自己的主体经验来品味文本。由于个人智力背景(知识水平,生活体验,文学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出现不同的状态。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阅读文本而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艺术整体,都是作家的艺术创作。聪明的作者,他了解:“人生进行阅读时,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在创作时。就故意“闪烁其辞”布置艺术空间,或者在不易表达的情况时。干脆在创作中留出空缺。再者,一篇文章本身带有多重性,可以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文学角度,学角度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质疑探究的时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转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熟悉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现一个不足要比解决一个不足更重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以自己的视角,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大胆质疑,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体味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探究讨论

在探究式阅读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不可能用同样的形式去解决,老师要根据不同的不足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也是老师主导作用的一种体现。
1、对于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原著、作品出处、同一作者其他品等,过去一般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探究式阅读教学,将这部分内容,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有关资料,上课时,由学生先容有关知识,学生互相补充。例:学生鲁迅的《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课前让学生搜集鲁迅的有关资料,结果,学生将小学、初中、高中有关鲁迅的作品全部搜集出来,有的还通过网络查到了鲁迅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自主查阅,培养了学生探讨不足的能力,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他们自己针对性学知识,印象深,记得牢,提高了自学能力,扩大阅读范围。
2、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疑问,采用小主持人形式。第一步,主持人在课前收集同学们质疑的不足,选出较轻易的不足。第二步,上课时,由主持人组织学生共同探究解答,第三步,由主持人(或在老师帮助下)总结归纳作出点评。这种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讲台不再是老师的“领地”,教师则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指导者。

3、分组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的一些不足,有的难度较大,老师先不必费尽心思去讲解,可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各抒已见,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教师可根据情况纠正总结。这样,学生既动脑又动嘴,加深了对不足的理解,同时你会发现有一个个小先生诞生。

4、课外探究。

学生的一些富有创意的不足经教师点拨,一时也难于解决,同时由于又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这类不足,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最后将不足的探讨结果以书面形式写出来。既探讨不足,又锻炼写作能力。

(四)迁移拓展

有探究才有探讨,有探讨才有发现。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以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浅析、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感受用于新的不足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例:学习苏轼的《明月何时有》时,老师鼓励学生对古诗词中,有关“月”的诗句进行探究整理,这样,经过查找资料,对古诗词中有关月的句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迁移了知识,拓展了知识面。
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指向上,夸大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夸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积极探究;在教学理念上,夸大语文的人文性,夸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既是一种教学结构和可以操纵的教学程序,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值得我们探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