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5494 浏览:2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大家都知道,一场出色的戏拉开帷幕前,台上会锣鼓喧天,吸引着观众们急切的心,使人欲罢不能。而上语文课就如演戏一样,在进入演出之时需先拉开序幕,而一堂课可序幕就是——导语。导语用的好,课堂上既能唤起学生的求知,又能营造好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间隔,启发学生思维,使之主动投入学习中,以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在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看来,语文教学的这个开场白是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步骤,它如一股伴随着美妙音乐的涓涓甘泉,缓缓流入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给他们美好的想象。它象一座桥梁,架在学生通向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上,在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梁架宽了,架牢了,学生就能轻松愉悦的到达下一站。可见,精妙的导语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半。
那么如何妙用导语,他让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站在学生的态度上去创设情景,巧提不足,前后联系,而后终极成功完成教学,而不是机械照抄“专家答案”拾人牙慧。在长达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例常用导语,和各位同人一起学习,共同探讨。

一、情景导入法。

例如:有老师教《社戏》一课时,可以先用浓郁的抒怀语调朗诵一首小诗:

假如我是一棵树
妈妈再不会责骂我弄脏了衣服
小麻雀会柔顺的在我臂上
挂一串音符
顽皮的蝴蝶啊
悄悄滑一线尘土
松鼠则在我身上左右跳跃
编一网树阴
嘻!还有可恶的啄木鸟
用它的嘴尖阁阁我的瘙痒
是啊,我们回忆往事,总是布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鲁迅笔下平桥村的孩子们有是怎样度过美好愉快的童年的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社戏》。这样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诗歌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它的知识性,人文性,情感性,哲理性都被受众人称赞。我们可以把那些联想丰富,比喻新奇而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诗歌作为导语,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进行新的探讨。
于漪老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就说:“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我们就会感受无穷的生机和无穷的气力。古代文人写了很多描绘春天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吧!例如:“两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眠不觉晓”、“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等诗句。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不少诗词,也带学生进入了五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意境,真是一举两得,教学效果不满。
语文课似乎与实验绝缘,然而并非绝对,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讨精神,并能使他们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钱梦龙设计的《死海不死》一文的课前,课代表把一只装满水的大烧杯、一个玻璃棒、一个塑料匙,一碟食盐、一个鸡蛋放到讲台上的时候,好奇的学生就七嘴八舌的猜测起来:“语文课做实验!新鲜!”“大概请我们吃鸡蛋吧!”“没有酒精灯,吃生鸡蛋呀?”“还有盐!吃了不把人咸死!”
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在学生疑惑的目光的注视下,把鸡蛋投入大烧杯中,鸡蛋很快就沉地底了,老师问:“有谁可以让鸡蛋浮起来?”有人说:“把鸡蛋煮熟也许可以让它浮起来!”老师说:“不!只能用讲台上提供的条件!”于是,学生又把目光集中的盐上,希望试试。
一个男生走上来,先取出鸡蛋,用勺子取一些盐放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让盐溶解,再放鸡蛋,但未成功,一些同学提醒他多放些!他又放了一些,鸡蛋未浮起来,但不再沉底,他于是干脆把盐全到入烧杯搅拌,使它们溶解,鸡蛋终于浮上了水面!
老师问:“有谁知道鸡蛋为什么能浮出水面?”
学生说:“以为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
老师说:“世界上有这么一个湖,含盐量比一般海水高七倍!它叫——死海(板书:死海不死)请同学们猜猜,为什么这个大湖叫死海?为什么又说不死?”(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
老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你们的猜测是否真确!

四、与之相联系的事物导入。

如《岳阳楼记》中的导语设计: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有文人骚客的诗句,比如我国古代的三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边就铭刻了很多美文绝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讲述故事法导入

我国有很多优秀,令人深受启发的故事。它们如夜空中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语文课上我们假如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或许更能增强学生的直观形象熟悉,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教周敦颐的《爱莲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衬托的手法,可以先讲一个故事,欧洲有个商人叫摩根,长的高大魁梧,他的夫人却生的小巧玲珑,他们定了一大批鸡蛋到市场上去卖,到那,男的卖,没人买,而女的卖,却一抢而空究其理由,男的手大,手中的鸡蛋自然显小,而女的手小,手中的鸡蛋自然显大,由于手的衬托,同样的鸡蛋,最后销售情况竟大不一样,这样一比方,学生对衬托就有了形象直观的熟悉,这对于讲牡丹,菊花的作用就轻易多了。
例如,《天子的新装》导入语。师: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以久,于是,大献周到,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的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么回答,他说:“天子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天子的新装》,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把学生们引入了新的教学环境。

六、激疑式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才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所以这种导入语是用老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构成的导入语,这样能激励学生的探讨欲,促使学生探幽取胜,主动探讨。
于漪老师在教鲁迅先生的小说《孔已己》时,首先告诉学生,鲁迅在自己创作的小说中最喜欢《孔已己》。然后就提出了不足:“为什么他最喜欢《孔已己》呢?孔已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一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紧接着于漪老师又问了这样一个不足:“过去有人以为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不足的悲剧,那孔已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
采用这种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受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七、趣味导入

使用这种导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捉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去学习新的内容,并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捉住学习要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陌上桑》时,就先讲了一个外国幽默:一位农民的女儿长的奇丑,父亲让他去地里看玉米,乌鸦看见她,吓的不敢偷吃,还把以前叼的玉米送回来。
学生听了哈哈大笑,兴趣盎然,然后教师又以描法方面引导学生,指出这则幽默使用的是侧面描写,这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当然语文的导入策略有很多,文中只是汇总几种常见类型,不管怎样导入,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就是可行的。
总之,导入绝非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应把它看成一门艺术,把“铃声一响,走进课堂,要上什么,现在再想”的冷漠态度,敷衍态度在漫长的常规教学中屏弃。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收获成功。虽说教学生活着时平淡无奇,但我们不能由此丧失对它的兴致和追求,生动的脸,苍白的脸给学生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该精备课,巧导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添语文课堂的魅力,使自己的课堂独放光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