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隐性知识,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效果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21580 浏览:958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是一种未被表述的知识,语文学科隐性知识特别丰富。通过挖掘与拓展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能力有效形成。
【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多媒体语文教学

一、隐性知识概念

根据知识能否清楚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
隐性知识最先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在1958年以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波兰尼以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按照波兰尼的理解,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最典型的是语言,也包括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诸种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对,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类型,它支配着人的整个熟悉活动,为人类的熟悉活动提供终极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对于知识的革新教学论文和价值的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有很大联系,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成功体现”都是以隐性知识为基础的。隐性知识是个人进展或组织进展迈向成功的基石。隐性知识之父波兰尼以为隐性知识或者隐性熟悉是人类所有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
显性知识要么已经被表述要么轻易被表述,所以轻易传播学习,而隐性知识不易被表述,所以隐性知识才是竞争力的体现。语文学科因其整体形象性和情感性,故其隐性知识特别丰富,挖掘学生的隐性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挖掘与拓展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能力有效形成

语文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了当代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显性知识大扩容,但容量大不即是学生接受多,假如能充分发掘多媒体教学过程的隐性知识,或许能大大改善学生接受知识的质和量!
根据波兰尼对隐性知识的界定,我们至少可以以以下几方面着手发掘语文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
1、运用声乐的刺激加深对文本情感的把握。作家对情感的抒发往往是寄予形象的,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也可用显性的词汇加以表述,但绝不会是唯一的表述,也不可能是全面的表述。而声乐的恰当运动更能创设与文本近似的情景,而其内容将远大于显性的表述。下面是我一次教学《黄河颂》的案例:
导入,我用深沉的语调问:“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请谈谈你对爱国的理解,或者说你以为怎样是爱国的?”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说自己的,也有说别人的,有以眼前说的,也有以长远说的。这个我都不管,然后我说:“六十多年前,很多人的爱国事唱这首歌、听这首歌,你们想听听吗?听了后请谈一下你的感受,一个词,一句话都可。”然后,多媒体放出翻滚着污流的黄河的图片,播放出《保卫黄河》的歌曲。激越的节奏,铿锵的声音,是多么震撼人心。我的心是被深深的撼动了的。学生呢,很显然,他们在静静地听着,以他们那庄重的表情可以感受得出他们的心是有所动的。歌声在高亢的节奏中结束,学生还是静静的,我轻轻地说:“请谈你的感受。”先是毫无反应,接着一只手缓缓地举起:“心潮澎湃!”又一只:“布满,铿锵有力。”……我知道,这首歌曲深深地撞击了学生的心灵。然后和学生一同读《黄河颂》这首诗歌……
这节课中,我并没有谈太多的显性的情感,然而以学生的神情和语调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一种慷慨……这不是显性的话语所能教育的,这种情感是沉浸在学生的血液中的,课堂内一首歌曲的恰当运用,能传递出丰富的隐性知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有些诗歌散文,假如能借用多媒体配上相应的曲调,教学效果会大为改观,这就是由于借助这些乐曲输送出了文本的隐性知识。
多媒体放送优美的范读(或老师的范读)也能传送隐性知识,收到显性知识达不到的效果。
2、借助多媒体的视觉形象挖掘隐性知识。多媒体的最大上风就在于视觉化,直观化。然而,假如直观地再现文本的视频,将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想象力,既得不到显性知识,也不会有隐性知识。只有恰当地运用色彩和图像营造出某种有利于教学的氛围,才可能传递隐性知识。如上面案例中的“翻滚着污流的黄河的图片”,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气概,不需要什么语言。又如我们在制造幻灯片时的色彩搭配,热烈的气氛可用暖色调,悲情的可用冷色调……
3、借助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来传授隐性知识。多媒体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学生对多媒体技术好奇心尤其强烈。借助于学生这一好奇心,可以给学生隐性知识,给他们以暗示。原先的央视有个电视散文节目,精美的诗文,迷人的画面和音乐,然后一个富有磁性的声音吟诵着,这个节目多么精致而又高级。我曾经和一个同事合做过类似于这电视散文的多媒体(FLASH)课件,只是文章是学生的(老师修改加工),声音也是学生的。这个课件在教室多媒体上一展示,学生就轰动了,介入的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可以上“电视散文”,那种震动不是那些所谓的显性知识所能达到的,而且对学生语文兴趣的提升、作文策略的掌握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其他同学触动同样很大,他们感觉自己周边的同学也能写上“电视散文”的文章,自己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固然现在很难再看央视的电视散文了,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包装学生的作品,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定能激发出学生对语文隐性知识的接收!
多媒体技术博大精深,而语文学科又多隐性知识成份,假如能巧妙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必能让语文教学大放异彩,使学生获得大量显性知识以外的东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