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革新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0808 浏览:937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浅析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近况,提出围绕“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革新教学论文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夸大转变教学近况的必要性,并总结归纳了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措施与思路。
关键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以为:“当今社会的高职教育,应该是将‘科技’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用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这样说,不能渗透科学技能的单纯人文教育,是残缺的人文,由于人文中有科学技能的基础与珍璞;同样,没有人文渗透的科学技能教育是残缺的科学,由于科学技能中有人文的内涵与精神”。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不断深入及社会对高职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日益提高,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尤其是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更是做出了表率。而作为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近况却不容乐观:教材不适宜,教师被动教学,照本宣科,学生为学分而读书的现象极为普遍。《大学语文》课程肩负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以“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等方面革新教学论文教学近况。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近况浅析
教材不适宜目前各院校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由重点高校中文系教师主编,导致各种版本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材有着着通病,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注重知识的传播,忽视文化的传承。这种教材既像高中教材,又像大学本科中文系的教材,总之,是一种带有明显应试教育和探讨特点的教材,不适宜高职院校学生使用。
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现今的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中专、中职学校转型而来,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一味夸大语文知识的重要量,所以,当他们面对高职学生时,也一如既往地照本宣科;固然也有一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教材的不公道性和教学策略的不适应性,然而要么无所适以,要么选择逃避。
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论文令人担忧教材的分歧适与教学策略的失当导致高职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课程时兴趣索然,以为与中学的语文课没有任何区别,对于所学专业也毫无帮助,于是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过关而得到学分。
转变教学近况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进展的高等技术运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应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展开。由于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近况有着严重的不足,致使本门课程不能很好地为培养运用型人才服务。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基础学科地位决定了必须彻底转变目前的教学近况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只是一门公共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的,这种基础地位决定了其教学与中学及本科院校中文系的教学必然有着质的区别,必须转变过去那种以传授知识为主,追求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的教学近况,而应该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
针对高职学生实际整合《大学语文》课程系统通过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调查,得知他们希望语文学习能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对专业学习有帮助;能扩大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又有健康和谐人格确当代大学生。这就需要对《大学语文》课程系统进行整合。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革新教学论文
围绕《大学语文》为专业服务的目的选取篇目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大学语文》教材都忽视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而纯粹以文学的角度选取篇目,而作为公共课,《大学语文》也应夸大其运用性,即为专业学习服务。以建筑类专业为例,笔者为了能够很好地体现《大学语文》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以满足建筑类高职学生的需要出发,遵以文学与建筑的互融特点,以“建筑蕴含文学”和“文学能成就建筑”两大部分选取了大量与建筑有关的篇目进行教学。以“建筑蕴含文学”的角度,笔者选取了与著名建筑有关的文学作品,如与长城有关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诗歌、长城散文,与黄鹤楼有关的《黄鹤楼》,与蓬莱阁有关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老残游记》,与滕王阁有关的《滕王阁序》,与岳阳楼有关的《岳阳楼记》,与鹳鹊楼有关的《登鹳雀楼》,与项脊轩有关的《项脊轩志》,以巴黎圣母院命名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等。以“文学能成就建筑”的角度,选取了但丁的《神曲》,由于诗中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的描述,给了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戴拉尼以灵感,他设计的但丁探讨院的三组建筑空间隐喻着《神曲》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世界建筑史上将文学演绎成建筑的代表作品;选取了屈原的《离骚》,由于正是其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给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彭一刚以设计新加坡华侨大学四十周年庆典标志性建筑的灵感。通过以上文章的学习,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建筑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感受到学好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建筑理念、传承文化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单建筑文化能体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各种丰富的文化样式同样能为其他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不竭的源泉,如衣饰文化、酒文化、玉文化、饮食文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等,都能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以文化传承的角度处理教材,拓展课程内涵,注重素质培养一篇同样的文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侧重点。以《岳阳楼记》为例,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包括该文的写作背景,作者范仲淹的生平,文章中字词的读音和释义,逐段的浅析、背诵,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类名句的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而到了高职课堂,就应该牢牢围绕社会现实及学生的思想近况拓展课程内涵,可以围绕以下不足展开教学:(1)按照文意画出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景色(建筑学专业),并与当今洞庭湖的环境进行比较。(2)如何理解文中的“然则北通巫峡,南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时作者会有怎样的“览物之情”?作者当时的处境最轻易产生怎样的“览物之情”?(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高尚在何处?结合当今我国为官者的近况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思索第一个不足,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写作此文时岳阳楼经过修葺而焕然一新、熠熠生辉的新面貌以及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磅礴气势。两相照映,气象万千,何其美丽!然而,昔日浩渺的洞庭湖,面积缩小、污染严重,令人何其痛心!由于洞庭湖的变化致使岳阳楼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这些变化促使学生理解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是相辅相成、互为映衬的整体联系,只有达到高度的和谐,人与自然才能相得益彰。而通过讨论第二个和第三个不足,学生真正理解了范仲淹不同平常的高尚情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结合现实不难发现,他的这种崇高心境在当代为官者的身上广为传承,但唯利是图、渎职亵职的为官者也大有人在,他们是人民的敌人。进而使学生明确了我们也应该有这种高尚的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显而易见,后者对文章的处理策略与前者的处理策略截然不同,后者是一种切合高职培养目标,深受学生欢迎的处理策略,既强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拓展了教学内涵,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传统文化的精华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而达到了传承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激发学习兴趣的角度,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于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策略和手段的革新教学论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样的文学作品在不同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和手段也应有所区别。譬如《岳阳楼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绘画及制图知识,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网上搜出岳阳楼的美丽图片。无论是亲身绘画还是网上搜索,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在学习《红楼梦》节选“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除了浅析人物性格外,笔者特别提醒学生留意文中所描写的贾府的建筑特点,并要求土木系学生画出贾府的房屋分布图,要求建筑学系学生画出贾府的建筑体现图,其他专业的学生则可以网上或书上找到一些相关的红楼人物画像。这样,各个专业的资源实现了共享,有助于学生领略崭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当然,随着科技进展的日新月异,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也在发生着很多深刻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而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革新教学论文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作者先容:
张景(1965—),湖南浏阳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以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