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学习论述对语文教学启迪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3152 浏览:1057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情境学习论述以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介入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介入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学习论述,如结合生活实际、构建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情感交流的环境,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使评价体现过程性、多元性和多样性,以及通过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学习论述语文教学启迪
情境学习论述是当代西方学习论述领域探讨的热门,也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论述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论述后的又一个重要的探讨取向。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情境学习的论述探讨和实践方式开发正越来越受到探讨者的关注。

一、情境学习的起源

1.历史背景。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动物行为为探讨基础的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论述在心理学界占主导地位。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的探讨才有了彻底的变革。在学习观上,前者夸大学习是“刺激—反映”联结的形成,后者则更重视学习者对知识的内部理解过程。两者在观点上针锋相对,在整个20世纪对人类的学习与教学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并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学校探讨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受认知科学、生态心理学、人类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共同影响,再加上对当时的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知识惰性化等情况教学论文的不满,学习的探讨取向逐渐以认知转向了情境。

2.论述背景。

1989年,Brown、Collins及Duguid在一篇名为《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CognitionandtheCultureofLearning)的论文中对情境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系统的阐述。他们探讨发现:一些以事职业性工作的人,譬如厨师、木匠、裁缝等专门行业的百姓,固然只是以学徒做起,并没有像专家一样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和正式的练习,思索与行动的方式也没有论述作为依据,但面对专业不足却能如专家般地解决。探究其理由,不难发现这些人是在真实的工作活动中学习,获得解决不足的经验和技能。由此可见,情境学习与传统的灌输抽象概念和公理的教学方式相比,更重视在真实互动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学习者由被动地学习转为主动获取,由灌输的教学方式转为学习者、教师之间的协商与沟通[1]。

3.现实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过程脱离了实际的生活情境,造成了学、用的脱节,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这多少降低了教育应该具有的功能。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习者与现实环境、知与行相分离,学校关注的是抽象的、简化的和去情境化的概念(Brown、Collins,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