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方式革新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26736 浏览:1206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经济的全球化,技艺和劳动组织改革,我国实现新型产业化道路建设等等,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产生了变化。如何尽快培养数量多、质量好、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确当|教学论文范文|务之急。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解决这种当务之急的有效途径和“良方”。本文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办学模式,必将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有利于共创产与学双赢的局面,能充分运用校企双方上风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操纵能力,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缩短产学差距,提升职业教育功效,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介入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实习场地、设备、师资等。企业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自己人才的“血库”,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同承担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使命。高等职业院校应鉴戒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解放办学思想、转变办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产品项目整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大师融合,走“校企合作”之路,树立能力本位思想。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关键词】: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能力本位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8图插插表索引8-9第1章导论9-211.1课题研究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9-131.1.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指导思想9-111.1.2研究的意义11-131.2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13-141.2.1研究的目的131.2.2主要内容13-141.3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14-191.3.1国外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现状14-171.3.2国内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现状171.3.3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7-191.4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9-211.4.1研究思路191.4.2研究方法191.4.3技术路线19-21第2章德国校企合作办学思想与办学模式21-292.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概况212.2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21-222.3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平台的评价22-232.4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实施的分析23-272.4.1双元制模式专业设置232.4.2双元制模式培养目标232.4.3双元制模式教学环境开发232.4.4双元制模式教学实施232.4.5双元制模式教学考核232.4.6模式实施的评价23-272.5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的启示27-292.5.1通过立法明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272.5.2重视校企合作培养的作用272.5.3转变办学观念,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27-282.5.4以内涵发展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82.5.6拓宽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8-29第3章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29-393.1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及框架29-313.1.1"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29-303.1.2"校企合作"模式搭建的运行框架30-313.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31-323.2.1合作的宗旨313.2.2合作内容313.2.3目标定位313.2.4功能定位31-323.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组织机构323.3.1宏观机构323.3.2中观机构323.3.3微观机构323.4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机制32-343.4.1合作机制32-343.4.2指导机制343.4.3管理机制343.4.4反馈评价机制343.5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择34-393.5.1模式选择遵循的原则34-353.5.2模式一:松散型合作35-363.5.3模式二:紧密型合作36-39第4章办学模式实践实证分析39-524.1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团体,确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39-434.1.1湖南电气职院成为湘电团体人才培养基地39-404.1.2湘电团体成为湖南电气职院实践教学基地40-414.1.3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414.1.4成立教学、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414.1.5加强校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41-424.1.6培养模式与职业特征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素质培养42-434.1.7校企合作,形成"双赢"态势434.2校企紧密合作,打造"强电重机"特色专业43-514.2.1"强电重机"办学方向定位43-454.2.2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培养模式45-474.2.3专业与产业对接发展的步骤47-484.2.4专业对接产业的途径48-494.2.5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49-504.2.6师资整合504.2.7共同培养50-514.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成效明显51-52第5章结论与展望52-555.1结论52-535.2展望53-55参考文献55-57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57-58致谢5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