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历史建构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6428 浏览:209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穆旦的社会身份。对1940年代的穆旦而言,小职员的身份大于文化人的身份,这表明他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沿位置。这一位置使得穆旦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写作态度。随后,文章非常具体地讨论穆旦的写作行为。本文将穆旦的写作行为视作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诗歌主题与抒怀|数学教学论文|方式,也包括翻译、其他文字的写作以及对于写作的修改。对于诗歌写作的分析表明,穆旦非常看重个人的经验,对于个人与时代的命题更是多有思考。他主张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时代之中,同时,又始终留意与时代保持适当的间隔——保持个人的独立品质,这使得他的诗歌始终具备一种独特的抒怀|数学教学论文|气质。其他几种写作行为,与诗歌写作也具有内在的关联,特别是翻译,由于怀有复兴中国文艺的目标,也表明了穆旦对于中国新诗发展进程积极的、自觉的体认。总之,这些写作行为,彼此互相揭示,互为存在。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本文进而了提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概念。这既肯定了穆旦写作的个人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更夸大|教学论文网|了穆旦的自觉意识,以及写作本身所特有的、持续不断的艺术品质。它不仅仅指向穆旦本人,也将指向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第二部分考察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论文留意从细节切入,在西方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分析了穆旦和西南联大诗人群所接受的大学教育,指出古典的品质对于他们的写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古典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以为|教育论文网|穆旦那代人当年规避传统是由于一种特定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姿态。传统影响到了他们的写作,但他们与传统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在新文学传统这一命题上,通过对鲁迅与穆旦的对比分析,突出了一些隐秘的、细微的、个人化的因素。论文夸大|教学论文网|,只有突出这些因素,新文学传统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传统。在新诗语言上,文章分析了新诗的散文化与口语化特征,指明了冯至、穆旦、昌耀等等诗人在处理语言上的独特经验。本部分还以艾青和穆旦为中心讨论新诗的“土地”主题。可以说,正是由于葆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精神,穆旦的写作能够有效地激发起新诗史上的这样几个最为重要命题——有效地介入到了新诗的历史建构之中。而通过这样的比照,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命题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第三部分具体考察了1940年代以来穆旦传播的图景。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夸大|教学论文网|穆旦的“历史效应”。所涉及的问题包括:1940年代穆旦批评空间的天生|教育论文网|,1950年代的穆旦形象以及新时期以来穆旦形象的变迁。本部分大量运用了期刊报纸、相关出版行为、文学史、文学选本、各类校史、年谱、回忆录等等材料,考察了各种显性的与隐性的时代因素,非常清楚地呈现了一个不断变迁的穆旦形象。这样的梳理与辨析所呈现出来的,并不仅仅是穆旦历史形象的衍变,更是文学史观念与原则本身的衍变。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考量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之于新诗的历史建构的另一条路径。【关键词】:穆旦艺术精神中国新诗历史建构传播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导论从"历史"中寻求新诗研究的动力11-24第一编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24-133第一章对于穆旦社会文化身份的考察25-33第二章对于穆旦诗歌主题的考察33-61第三章对于穆旦诗歌艺术法则与抒怀|数学教学论文|体式的考察61-79第四章对于穆旦翻译行为的考察79-94第五章对于穆旦其他类型文字的考察94-107第六章对于穆旦诗歌修转业为的考察107-128第七章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128-133第二编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133-265第一章论西方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以穆旦与西南联大诗人群为中心的讨论134-160第二章论古典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以穆旦为中心的讨论160-184第三章杂文精神、黑暗心境与世界——鲁迅与穆旦的比较并兼及对于新文学传统的讨论184-209第四章论新诗的散文化与语言质感——以冯至、穆旦、昌耀为中心的讨论209-234第五章论新诗中的"土地"叙述主题——以艾青、穆旦为中心的讨论234-265第三编论穆旦的传播历程(1940~2006)265-377第一章论1940年代穆旦批评空间的天生|教育论文网|266-286第二章1950年代的穆旦形象考察286-302第三章新时期以来穆旦形象变迁的考察(上)——以1979~1997年间穆旦研究状况的对象302-329第四章新时期以来穆旦形象变迁的考察(中)——以1997~2006年间穆旦研究状况为对象329-353第五章新时期以来穆旦形象变迁的考察(下)——以相关选本(1979~2006)为对象353-377余论关于"穆旦"叙述的其他路径377-383主要参考文献383-390后记39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