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民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6027 浏览:203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把公民教育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考察分析,并对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教育提出对策建议。注重考察和谐社会、公民教育的内涵、特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考察研究公民教育的意义、原则、目的、机制、方式,利用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考察分析,从政治角度分析了促进公民教育的措施,重点探讨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落脚点和公民教育的终纵目标: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公民。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列宁的和谐社会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为: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英语教学论文|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在公民概念上,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不同研究领域对公民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以为|教育论文网|应该把公民概念与国家概念联系在一起来熟悉,公民概念的本质应该是公民身份。在公民教育问题上,公民教育应该是国家为了培养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公民而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教育。从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公民教育应该具有的特点是整体性、联系性、渐进性、多样统一性、主体性、正当性。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以为|教育论文网|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促进公民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公民教育的原则方面,提出协调性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原则。在公民教育的目的方面,以为|教育论文网|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动力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对公民教育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介入式、疏导式、咨询式、陶冶式等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运用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提出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教育、自然观念教育、社会观念教育和人际观念教育。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方面,以为|教育论文网|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观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世界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把“和谐”理念融进了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把和谐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目标。在自然观方面,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是自然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生态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科技观与科技生态观等具体教育内容。在社会观念教育方面,提出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与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关键词】:和谐社会公民公民教育公民介入公民的全面和谐发展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8导论8-12一、研究的目的及问题8-9二、研究途径与方法9-10三、研究内容10-12第一章和谐社会、公民与公民教育:概念分析12-56第一节和谐社会:基本涵义与现实意义12-32第二节公民概念与公民理论32-43第三节公民教育:基本概念分析43-56第二章公民教育的宏观考察:意义、原则与目的56-82第一节公民教育的意义56-63第二节公民教育的原则63-74第三节公民教育的目的74-82第三章公民教育的机制与方式82-115第一节公民教育的机制82-95第二节公民教育的方式95-115第四章公民教育的内容:以和谐社会为导向115-150第一节科学发展观教育115-120第二节自然观念教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20-131第三节社会观念教育:民族精神培育与社会公德教育131-143第四节人际观念教育:和谐友爱143-150第五章公民教育与推进政治:双向动力源150-181第一节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151-160第二节推行政治,培养公民的公共介入意识160-181第六章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公民教育的着力点181-208第一节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关系181-194第二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194-198第三节加强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198-208主要参考文献208-211后记211-2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