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课程观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33580 浏览:1570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儒家课程思想是儒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体现了儒家教育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任务与特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文化,因此,系统研究儒家课程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继续和创造性的超越将有助于我们建立本土化的课程理论;有助于为世界课程理论发展注入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将更多元、更有意义的文化形式带入课程领域;也有助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更好地适应我国的文化传统。全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扼要先容了本研究提出的原因所在,阐明本研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说明研究的思路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儒家思想及其课程观的演变。儒家思想及其课程观经历了从春秋到民国之间长达两千余年的发展。但儒家课程思想始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着,同时,它也始终坚持着为封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第三部分,儒家课程观的基本观点。儒家课程观就是一种系统性的课程思想,它包括了课程价值、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方面。第四部分,儒家课程观的批判。儒家课程观产生于奴隶制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式微于现代社会,儒家课程思想的式微除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以外,其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亦是需要我们研究并引起重视的。第五部分,儒家课程观的现代教育价值。此部分首先从儒家课程观对现代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出发,分析儒家课程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然后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儒家课程观中所蕴含的后现代图像作了探讨。【关键词】:儒家教育儒家课程观后现代
【论文提纲】:摘要4-5Abstract5-6前言6-13(一)选题缘由6-8(二)研究概况8-11(三)研究意义11(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1-13一、儒家课程思想及其课程观的演变13-36(一)先秦儒家课程思想及其政治性课程观的萌芽13-19(二)两汉儒学及其课程政治性的彰显19-24(三)宋明性理之儒学:课程政治性与非政治性的交错融合24-30(四)近现代新儒学:课程政治性的式微30-36二、儒家课程观的基本思想36-44(一)“中庸和谐”——儒家课程价值观36-37(二)“化成天下”——儒家课程目的观37-38(三)“德识为先”——儒家课程内容观38-40(四)“内省体悟”——儒家课程实施观40-42(五)“知行统一”——儒家课程评价观42-44三、儒家课程观的批判44-50(一)“整体性思维”阻塞了课程实施主体的创新之路44-46(二)“经世致用”的课程目的导致了课程结构的不完善46-47(三)“述而不作”的课程实施思想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陈旧与单一47-50四、儒家课程观的现代教育价值50-62(一)儒家课程观对现代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启示50-57(二)儒家课程思想中的后现代图像57-62结束语:继续与超越62-64参考文献64-68后记6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