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诗歌传播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5285 浏览:195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至21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社会变革为诗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语境,诗歌写作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从传播的角度来理解诗歌活动,并进入到诗歌写作和传播的第一现场去观察和探寻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迫切而颇有意义的新课题。将诗歌研究放入到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来展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新尝试,可以为诗歌发展中新出现的现象做出更为深入和有效的解读。诗歌的体内传播是诗歌传播活动的起点和最为核心的环节,主要发生在诗歌写作者的内部,涉及个人主体性相关的元素,如心理认知、性别意识、文化身份认同等等,个体化倾向和叙事性因素等也与此相关。诗歌的人际传播主要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影响因素为主体间的身份和地位,传播的具体语境等等。媒介形态变化会对诗歌的人际传播的接受行为带来影响。不同类型的诗歌接受者是诗歌人际传播当中重要的影响因素。诗歌的群体包括自然形成的诗歌群体和研究为目的来假定的诗歌群体。诗歌群体传播当中的代际问题是一个目前诗歌传播活动中的热门话题。诗歌组织传播中的诗歌传播活动的承担者有着组成成员的身份,传播的目的也体现了组织的特性和意图。诗歌教育和诗歌评奖活动是主要的诗歌组织传播内容。诗歌的大众传播需要以大众传媒作为媒介来进行,包括诗集和诗歌期刊(正规出版物和非正规出版物)等的传播。新媒介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改变了诗歌传播原有的特性,包括卫星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等的数字化的传播,以手机短消息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大众文化带来了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化、个人化和同等自由的意识,消费文化中诗歌可交换价值的缺失影响了诗歌传播的内在动力,信息文化中符号化的趋势以及虚拟时空的产生等降低了诗歌作品的象征作用。这些协力终极使得诗歌写作出现了一种片面“求真”的美学倾向,导致了诗歌写作当中“善”的纬度的缺失。应该让诗歌写作在真善美之间找到平衡,并恢复诗歌写作的尊严和价值。【关键词】:世纪之交诗歌传播接受文体
【论文提纲】:摘要2-3Abstract3-5中文文摘5-13引言文化变迁与诗歌面临的新局面13-39第一节世纪之交诗歌的场域13-20第二节內容、形式、作用和特性20-26第三节诗歌传播的基本流程26-34第四节诗歌传播的类型分析34-39第一章诗歌的内向传播39-77第一节诗歌內向传播的传播现状和新特征42-48第二节身体发现对于写作主体的影响48-51第三节性别意识对于写作主体的影响51-59第四节文化身份认同对于写作主体的影响59-69第五节个体化倾向与诗歌写作中的叙事性69-77第二章诗歌的人际传播77-95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变化与诗歌人际传播79-84第二节诗歌人际传播中的接受者类型分析84-90第三节诗歌人际传播典型个案分析90-95第三章诗歌的群体传播95-121第一节群体传播的现状与群体分类96-99第二节诗歌群体传播中的代际问题99-121第四章诗歌的组织传播121-159第一节诗歌组织传播的传播学特性123-126第二节组织传播中的诗歌评奖问题126-159第五章诗歌的大众传播159-199第一节诗歌大众传播的传播学特性159-165第二节新诗诗集的出版与传播165-177第三节正规渠道的诗歌期刊传播177-187第四节特定社会背景下的民刊状况187-199第六章新媒介条件下的诗歌传播199-223第一节诗歌新媒介传播的传播学特性199-204第二节网络诗歌发展的历程与分期204-213第三节网络诗歌的接受行为分析213-217第四节网络诗歌传播与其它方式的传播217-219第五节诗歌新媒介传播的价值和意义219-223结语世纪之交诗歌传播的新启示223-239第一节大众文化与诗歌写作的多样性224-228第二节消费时代与诗歌的价值重估228-232第三节信息社会中诗歌的符号化232-235第四节片面"求真"和诗性的尊严235-239参考文献239-246致谢24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