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信息加工模型及其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4952 浏览:144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日益深入,网络学习在人们日常学习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然而,相关的调查表明,不少教学者和学习者对网络学习并没有形成正确、全面的熟悉,从而导致网络教与学的失败。忽视网络学习的特点,主观地把网络学习等同于传统学习,将使网络学习无法发挥其上风和作用。有鉴于此,需要明确网络学习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影响网络学习的各类因素,探索网络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原理,从而为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和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本研究鉴戒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网络学习原理展开研究。在信息加工理论、认知机制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深入探索。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总体上包括个体信息加工和群体信息加工两个层次,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包括信息呈现与留意、信息加工与保持、信息交换与建构三个阶段。传统学习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学习者个体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学习者个体间即群体的信息加工则是网络学习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影响网络信息加工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四类,即学习者因素、教学者因素、课程因素和环境因素。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以历史发展为线索总结了学习过程信息加工模型的演变历程,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指出学习过程研究的未来方向是“计算机隐喻”转向“人脑隐喻”、个体认知转向整体认知、实验室研究转向现实研究、以及认知科学成果的不断应用。在鉴戒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和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网络学习信息加工的两大层次和三个主要阶段。同时,该模型也夸大|教学论文网|了网络学习过程的三大特点,即信息空间的非线性、认知过程的分布性和信息构建的生态性。2、针对网络学习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以《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网络课程作为平台,设计和实施了两个不同角度的网络学习实验。将网络课程中三种常见的内容呈现形式(文字版、视频版和“三分屏”版)进行对比,探讨三者在学习结果上的差异;以常用的“三分屏”式网络课程为例,利用眼动追踪仪对学习过程中个体的眼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探讨学习者留意力分配的特点。使用SPSS对两个实验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成绩进行统计,利用TobiiStudio分析网络学习过程的眼动特征,总结了网络学习中信息呈现与留意、信息加工与保持等过程的一般规律。3、针对网络学习群体的信息加工活动,指出它是一种信息交换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其中还存在网络学习信息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参考Gunawardena等人有关知识建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互动空间—Moodle平台中某个班级为例,通过制定网络交互分析编码体系,利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该班级中师生的交互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揭示了网络学习者交互的特点与知识建构的水平,总结了网络学习群体交互与知识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4、对国内外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过于关注学习者认知因素以及分类标准主观化的不足。以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为依据,提出了网络学习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将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内外两大方面:学习者因素属于内部影响因素,教学者因素、课程因素和环境因素则属于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学习动力和学习风格等;教学者因素包括教学者素质、教学设计与教学风格等;课程因素包括内容设计和学习交互;环境因素则包括学习平台和支持服务。5、在先容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支持系统(MET-ALSS)系统原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相关实验研究结论,分别针对该系统的信息呈现、信息导航、内容组织和学习支持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谋略,从而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关键词】:网络学习信息加工模型学习过程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
【论文提纲】:摘要9-11ABSTRACT11-13第一章绪论13-25一、选题背景13-15二、问题的提出15三、研究意义15-16四、相关概念界定16-18(一)网络学习16-18(二)信息加工18五、研究内容与方法18-22六、论文的结构22-25第二章理论基础25-39一、信息加工理论25-30(一)信息加工理论的分类25-27(二)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27-28(三)信息加工的研究方法28-30二、一般认知机制理论30-35(一)工作记忆理论30-31(二)认知负荷理论31-32(三)双重编码理论32-35三、多媒体学习理论35-39(一)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35-36(二)多媒体学习的设计原则36-39第三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9-53一、学习过程的信息加工模型研究39-47(一)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折中39-40(二)从认知加工到意义建构40-43(三)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认知43-44(四)从一般过程到具体过程44-45(五)从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45-47二、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47-50(一)国外的典型研究48-49(二)国内的典型研究49-50三、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50-53(一)当前研究的不足50-51(二)未来研究的方向51-53第四章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53-61一、模型构建的依据53-55二、模型的结构和内容55-58(一)网络信息加工的两大层次56-57(二)网络信息加工的三大阶段57-58三、模型的特点与意义58-61(一)模型的特点58-59(二)模型的意义59-61第五章网络学习的个体信息加工61-89一、网络信息的呈现与留意61-70(一)网络信息的组织与呈现61-65(二)网络信息的留意与选择65-70二、网络信息的加工与保持70-75(一)信息加工的三个子过程70-72(二)信息保持及其影响因素72-75三、实验1:网络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对比研究75-80(一)实验设计75-77(二)实验结果分析77-78(三)结论与建议78-80四、实验2:"三分屏"课程网络学习的眼动研究80-89(一)实验设计80-82(二)实验结果分析82-86(三)结论与问题86-89第六章网络学习的群体信息加工89-113一、网络信息交换与知识建构89-97(一)知识建构的基本概念89-93(二)知识建构的过程与分析模型93-97二、网络信息生态构建与平衡97-100(一)网络学习的信息生态系统97-99(二)网络学习的信息生态平衡99-100三、案例:基于MOODLE的网络知识建构内容分析研究100-113(一)研究设计100-101(二)研究过程101-104(三)结果统计与分析104-111(四)结论与建议111-113第七章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113-129一、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分类113-115(一)影响因素的分类依据113-114(二)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114-115二、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115-118(一)内部影响因素115-116(二)外部影响因素116-118三、实验:网络学习中认知方式与标记效应的眼动研究118-129(一)实验设计118-121(二)实验结果分析121-126(三)结论与建议126-129第八章网络学习支持系统MET-ALSS的设计129-149一、ALSS与MET-ALSS概述129-134(一)ALSS的基本概念129-132(二)MET-ALSS的系统原型132-134二、基于信息加工的MET-ALSS设计134-149(一)MET-ALSS的信息呈现设计134-139(二)MET-ALSS的信息导航设计139-141(三)MET-ALSS的内容组织设计141-143(四)MET-ALSS的学习支持设计143-149第九章研究结论和建议149-153一、研究结论149-151二、主要创新点151三、研究不足和建议151-153参考文献153-163中文文献153-157英文文献157-163附录163-175附录1网络课程内容呈现形式的对比研究实验材料163-166附录2"三分屏"课程网络学习的眼动研究实验材料166-170附录3网络学习中认知方式与标记效应的眼动研究实验材料170-175致谢175-177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介入的课题17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