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教学设计《力》教学设计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18747 浏览:831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力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学透、学好必须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本文设计了一堂力学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力学的基本知识,为达到此目的,笔者制作了演示实验模型,配合多媒体进行演示,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熟悉、了解力的概念、分类等知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
1671-7503(2013)13/15-0135-02

一、学情分析

《力》是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对于这一节的内容,首先应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确认识、理解和掌握“力”这一重要概念,它是力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力学的始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力的概念才刚刚接触,所含的知识点又很抽象,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力的作用效果中——力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这个知识点,就更难理解。那些容易变形的物体,能看得见、触得到,学生能理解。如:用力拉弓,弓会被拉弯;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而坚硬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否发生形变,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分类方法,弄清力的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形成运用几何图形表达物理概念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2)学会通过观察将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相联系,提升分析与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同学交流讨论,锻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客观认识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方法

本堂课综合运用讨论、演示、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乐学效果。笔者制作了演示实验模型,在教学过程中用模型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学效果良好,使学生了解坚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这一实际物理现象,并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是有变形“明显”与“不明显”的区别而已。本节教学设计的亮点,就是通过自制教具用多媒体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四、重点与难点

(1)理解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应着重理解力的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和方向性。
(2)在弄清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明确力的两种分类方法。
(3)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教材,以培养阅读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器材:弹簧秤2个,气球2个,米尺,一只扁玻璃瓶、一个橡皮塞及一条非常细的塑料管,带有颜色的水,大屏幕投影仪实物展台。
(2)自制教具:将扁玻璃瓶内装满带有颜色的水,用带有细塑料管的橡皮塞把装满水的瓶子塞严(不漏气),使细管内有一段水。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力”有关的图片,图片展示的内容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甚至有亲身体验的场景。笔者选取了拔河、提水、搬运三幅图片(如图1)。
图1
(2)以图片为话题展开讨论,提问学生在做图片上这些活动时的感受。
(3)讨论结束,教师总结并引入“力”的内容。

(二)实验操作

课堂导入结束后,笔者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力”的概念与分类等理论知识,而是紧接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1.分组实验

(1)让学生将两根弹簧秤钩在一起水平拉开,观察现象。
两弹簧秤均被拉开,并显示相等的示数,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学生两手各拿一个气球,让它们水平接触,然后用手挤压其中的一个,最后停止挤压,观察现象。
课件展示:将以上两个分组实验以简单动画形式展示在课件上,并配以解释说明,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而且能够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教师解说: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而找不到施力物体,这样的力是根本不存在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既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样也是受力物体,因此,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的。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只分析物体的受力;施力和受力过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演示实验

将做好的模型放在实物展台上,打开投影仪,用手捏瓶子,捏与不捏交替进行,用力大、小交替进行,我们就会在屏幕上看到细塑料管里的水上下移动,实验效果经过两次放大,很明显。
教师解说:水的移动说明坚硬的玻璃瓶已经发生了形变,从而验证坚硬的物体也能发生形变。用力大,则瓶形变大,水向上移动的多;用力小,则瓶形变小,水向上移动的少。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模型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坚硬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三)学习新知

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一个比较全面且直观上的认识与体验,接下来从理论角度来学习与探讨“力”,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件展示:配合形象的图片进行解说,让学生讨论:“作用”指的是什么意思(如图2所示)?
图2
教师讲解:物体之间相互拉、压、挤、推、吸等过程的统称,可见“作用”的意思是实际问题的抽象。

2.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方向
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作用效果不同,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点

3.力的图示表示

怎样形象而完整地表示一个力呢?这就需要用到力的图示。
课件动画演示力的图示画法。

(四)课堂练习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练习题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答题后,屏幕显示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不相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
D、没有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答:(C)
(2)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也同时是受力物体;
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答:(B)
(3)判断对错
A、在力作用下,坚硬的物体不能发生形变(×)
B、在力作用下,只有弹簧和硬度不强的物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618jyw.com
体能发生形变(×)
C、在力作用下,所有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4)画出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30度角向右100N的力图示。

(五)拓展思考

请思考成语“孤掌难鸣”包含了什么力学知识?
[编辑:郑方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