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我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显其能展示自我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5781 浏览:17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亮出自己的个性。
下面我结合数学课《垂线的认识》的教学片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 让学生参与过程
[片段一:上课伊始,让学生合作操作,把两根吸管当两条直线,自由摆一摆你们组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其中几个平时思想常“溜号”的学生这时也忙开了,一会儿摆这,一会儿摆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放手,在课堂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体检,以努力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垂线的认识》这一抽象概念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操作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认识,从中启迪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动手中迸发。
2 让学生发现新知
[片段二:在汇报中学生共摆出五种不同的情况。如
教师引导展开。
师:请同学们把上面的几种情况分分类。
生1:一种是交叉,另一种是没交叉,
师:说说哪几种情况是交叉?
生2:第二种和第四种。
生3:第一种的两条直线也是交叉的,因为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师表扬该生并把这两条直线延长。)
师:现在让我们来探索那些交叉的两条直线,看一看、比一比,大家能发现什么?(边说边板书“相交”,)
生4:相交的两条直线可组成四个角。
生5:相交的四个角中可能两个是锐角,两个是钝角:也可能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真是火眼金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相交,且成直角这一情况,大家有兴趣吗?(板书“成直角”)]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发现”术教给学生。儿童天性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自己探索发现新知。
象上面在学生动手的基础上讨论比较,由学生自己找出两条直线“相交”并“成直角”的特点,让学生经历“垂线”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把有关知识深深地烙印在脑中。
3 让学生讲解教材
[片断三:在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一特征中展开。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可称为什么呢?大伙儿能否给它取个名?(生满脸愁意)
师:没关系,那我们去看看课本上是如何介绍的?(学生自学课本P107第一小节,教师板书:
师:谁愿意上来当“小老师”?(挑了一个举手举得最高的男生。)
生1:大家好!请看黑板,当直线a和直线b相交成直角时,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其中相交的这颗点叫垂足。大家能一齐说说吗?(拿着教鞭一脸威风。)
生齐:(略)
师:小老师,打扰一下!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还可以怎样说?
生1:还可以说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因为它们是互相垂直的!(他把“互相”两字说得特响。)
师:太佩服这位小老师了,大家想说什么吗?(生热烈鼓掌。)]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教,学生听,这非常压抑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把自己的“传授”权送给学生,让学生做讲台的“小主人”。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沟通,在相互的比较中习得知识,培育能力,施展才华。
4 让学生争辩矛盾
[片段四:在学习“垂线”的概念后进行辨析练习。下面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
在第②题中意见不

一、大家争论不休,为此我让学生先讨论,再派代表“正反辩论”。

生反:请问这个角是一个什么角?
生正:显而易见,它是一个直角。
生反:既然是直角,那它怎么会是互相垂直?
生正:笑话!1是自然数,那它就不可以是整数了?
生反:这个图形根本没有交叉的感觉。
生正:谁说没有相交?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你看,这两条直线既相交,又成直角,哪一点不象互相垂直?
生反:……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意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对学生中的一些错误意见不要横加指责,更不能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探究,从失败中取得成功;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在问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题出现之际设计辩论活动,以击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放松的时空内亮出自己的风采。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努力做到:新知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教材让学生讲解,矛盾让学生争辩,问题让学生解决。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所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各显身手,感受到课堂是我们自己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