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谋职转型社会下谋职求稳现象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4225 浏览:10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领域呈现出“求稳”心态。本文从学校、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出发探讨在社会转型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关键词:转型社会 大学生 求稳 职业价值取向
1672-1578(2013)05-0061-02
1 转型社会下大学生谋职求稳的现状

1.1以“公务员热”之现状看大学生谋职求稳现象

近年来,大学生热衷于追求“铁饭碗”,参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考试热度不减。尽管2013年国家公的诸多岗位附加条件限制和要求,但报名依然火爆。据统计,国考报名截止时,2013年国考有13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加上待审查的14.3万人,报名人数突破150万人。竞争最激烈的职位竞争比达到9567:1,竞争堪称“万里挑一”。大学生扎堆国家、地方单位的现象折射出的是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求稳的现象。

1.2从“稳一代”务实保守特点看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

从公发展趋势看,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趋向“求稳”是主要特点。有媒体将这群扎堆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青年人称为“稳一代”。本该是一群年轻活力、敢想敢干,最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青年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在逐渐发生改变。“稳一代”用来称呼那些安于现状、安求稳定、务实保守的年轻人。在职业选择时“稳一代”倾向于待遇优厚、稳定性高的职业。从就业领域“求稳热”的升温可以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已经出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求稳心态。
2 转型时期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的负面影响

2.1过度求稳可能抑制大学生才智释放

“公务员热”反映的是当前部分大学生一种务实、保守与求稳的择业心态,我们应给予尊重和理解。然而,大量社会受教育最多、最优秀的人才通过公进入政府机关,谋求安逸和稳定,会影响大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创新意识,可能抑制他们才智释放,阻碍大学生重塑自我,完善自我,会使大学生失去更好释放自身才智的机会。大量优秀人才流向政府公务机关会造成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对接断层,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

2.2过度求稳可能阻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动力。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应该是最易成为富于创新的群体。从市场经济导向来说,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更多具有更高要求的创新型优秀人才,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公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求稳心态,这严重背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过度求稳心态会造成大学生创造意识的缺失,降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的,将阻碍市场和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生若将这种求稳心态带入职场,借助职业群体蔓延成为社会风气,又传导至下一代青年人的求职选择,这样形成恶性循环,会给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3过度求稳抑制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在高速发展的中等水平,需要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来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还远没有达到年轻人可以老成守业的地步。最具有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群体,如果趋于保守,寻求安逸稳定,这个国家就很难拥有明显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优势。如果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创新的冲动,安于现状,则培养不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将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很难创造出一个活力四射的国家,那么还谈什么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国家。
3 影响当前大学生谋职求稳心态的因素

3.1不成熟的市场就业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关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转型过程中,劳动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两大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 人才资源完全由市场配置并没有完全实现,大量毕业生无法顺利完成就业,并且出现了企业调高用人门槛、学生降低就业预期的“就业移位”现象。
在目前不成熟的市场就业机制下,如果不打破“铁饭碗”,那么人才就无法真正完全进入市场实现自由流动。由于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人才流向引导机制,使得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流失严重,我国人才红利为发挥最大效益。

3.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转变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断发生改变,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现实化等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心理素质等个人综合能力等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强大的生活压力,大学生更多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恰逢公务员工作高福利、高稳定、社会地位高符合他们的职业定位和选择,就毫不掩饰自己追求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目的,同时在职业选择时做出保守、求稳的选择。从“公务员热”现象中可看出,部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对功利价值的最大追求,更趋于“实利”和“自我”,以薪酬福利、能力发挥为重,职业稳定倾向明显。谋求职业的稳定性已是近几年来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首要的考虑因素。
3.3家庭教育与社会评价标准的影响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职业价值取向。传统父辈观念认为读书就要出人头地,“学而优则仕”。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多出现父母代替择业的现象。在大学生择业时父母的意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父母择业”更是引发体制内就业潮流。父辈保守安稳的社会心理普遍认为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声望地位较高、工作稳定,而民企声望地位较低、创业风险过大,因此更期望子女在体制内安稳就业。
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评价而形成的职业声望是影响个人对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社会中民众还普遍存在着注重稳定、追求保守、害怕冒险的社会心理,这种保守求稳心态在当前社会剧烈转型时期尤为突出。在这种复杂多元的社会评价氛围的影响下,父辈“安稳”社会心理已经被年轻一代的多数人所接受。这种保守求稳的心理诉求,是转型时期社会深刻变化、复杂多元,风险增多、变数增大的客观现实,也是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保守、求稳、务实心理紧密相关的。

3.4体制内福利分配的刺激作用

体制内福利分配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福利分配制度,国人习惯性用体制内与体制外区分不同种类与性质的就业。体制内的就业岗位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靠的社会保障和健全的福利、奖金制度,甚至可以获得超国民待遇和保障,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各样的福利政策。而体制外岗位福利和工资分配则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零散性,缺乏必要而可靠的社会保障和养老、医疗服务。体制内和体制外福利分配形成了一个撕裂的“伤口”,表现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一个特征即体制性的裂痕,这样一个裂痕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福利分配的鲜明差距而形成的。由于这种体制内先得的优势,对大学生求职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与吸引力,因此,大学生毕业以进入体制内工作为光荣和努力的目标,直接催生了中国学子千军万马战国考的现象。
4 转型社会下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引导

4.1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营造宽松的社会创业环境

在新时期要解决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首先,要紧跟市场化就业的发展趋势,树立市场观念,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其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与市场化就业相适应的人才流向引导机制,打破人才自由流动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化就业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就业激励机制,鼓励与支持青年学生创业,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就业观念的转变。

4.2注重社会分配公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4.2.1建立多样的社会保障模式。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下,进一步全面探索新型社会保障模式。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决定了社会保障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样的。与多种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社会保障模式应该更广泛的惠及全民、集体、私营、中外合资等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和个体户。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从制度上免除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4.2.2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和就业者对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宣传与鼓励非公有经济企业的就业者积极参加社会保障与保险。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目前在灵活就业人员与自由职业者中占重要比例,将这一部分人统一纳入社会保障管理范围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待这些灵活就业人员如何设计更好的、更加灵活的保障制度,是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
4.2.3加大创业就业补贴。国家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补贴,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自主创业、异地就业,鼓励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西部和农村基层就业。对支持西部偏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地区就业的大学生给予交通、住房、生活等补贴,加大创业就业贷款额度等。

4.3弘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风尚,形成多元的社会职业评价标准

4.3.1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信用,求真务实;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专研业务、勇于开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还有利于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风尚的形成。当今社会职业评价舆论偏向于追求浮躁和速成,青年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还不够自由,难以多元化地自主选择职业和就业地域,弘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利于社会形成宽容开放的职业评价标准,进而有利于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
4.3.2实现由单一择业观向多元择业观转变,形成多元宽松的社会职业评价氛围和标准。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我们树立一系列新观念,诸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公平观念,人才观念、创新观念、法治观念等,还有新的择业观。这些新观念的确立则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因此,转型时期社会传统单一的“官本位”的职业评价标准,必须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而转变。社会形成多样化的职业评价标准不仅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且有利于营造一个鼓励求新求异、敢于冒险的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

4.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面对当前大学生愈来愈明显的谋职求稳心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首先,要肯定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自谋职业的正确性、合理性与现实性。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改变,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大都是基于利弊权衡的务实和理性,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及其内在规律要求的。其次,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的竞争性、风险性、流动性的特点;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大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择业创业的需要。最后,树立多样化的择业观,实现单一择业观向多元择业观的转变,实现自主择业与多渠道择业并存,倡导公平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李佳蔚.公务员和国企受年轻一代追捧 寻求稳定成主因[J].中国周刊,2011,(05),46-47.
杨雄.中国青年发展演变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6,95-99.
[3]张宏如.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5),59.
[4]包丽敏.青年谋职求稳不是国家之福[N].中国青年报,
2012,10,25.
作者简介:林雪花,女,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社会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