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排球中国竞技排球进展推动因素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5008 浏览:149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同时也有着许多有利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以中国排球运动的管理者、学者、国家队及甲A联赛的教练员和国际、国家级排球裁判员等为调查对象,对当前中国竞技排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促进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是国际排球的发展、比赛赛制、经济投入和商业发展4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竞技排球;发展促进;因素分析
1009-783X(2013)04-0342-05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随着世界排球的快速发展,排球训练理念、技战术打法不断创新,欧美国家球队迅速地崛起,中国球队却失去了往日争霸世界排坛的风采,在世界各种比赛中成绩下滑。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众多的专家学者对导致中国排球成绩下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当前中国排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能够促进中国排球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研究较少:因此,针对当前中国排球发展的促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排球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与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促进指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素指决定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促进因素指推动和决定事物向前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和多媒体查阅有关中国排球发展的学术研究及硕、博士论文,并对其进行梳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1.2.2 访问法

根据研究所需对中国排球管理中心的管理者、排球相关专家、学者及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取信息。

1.2.3 问卷调查法

1.2.3.1 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专家的访谈设计出《中国竞技排球发展促进因素问卷》初始问卷,然后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形成正式问卷。

1.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2.3.2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向排球相关专家、教练员发放“效度专家评价问卷”请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专家信息及评价结果见表1~表4。结果显示问卷的有效性较高。
问卷的信度采用“重测法”,对12名相同调查对象进行2次调查,调查间隔时间为2周。通过统计学检验,2次调查的相关系数R=0.864,P<0.01,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1.2.3.3 调查对象

中国排球管理中心相关领导、排球学者、国家队,以及全国排球甲A联赛的各俱乐部教练员和国际、国家级排球裁判员等。

1.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中国竞技排球发展促进因素问卷》的调查由专人在全国排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研讨班期间及比赛的赛区进行,调查采取现场发放、回收的方法。问卷共发放102份,回收99 份,回收率为9

7.1%。剔除无效问卷3份,最终有效问卷97份(见表5)。

2 结果与分析

2.1 促进因素主因子的确定

将调查后的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样本抽样适当性检验(KMO)和巴特莱特球形检验。KMO值为0.760,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0000.5,巴特莱特球形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0.05(见表6)的要求,认定为问卷结构效度较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对样本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主要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6.467%,由于后面的特征值小于1不予提取。最终确定为4个因子,这4个因子基本上能反映总体变量的信息(见表7)。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计算出初始因子矩阵,用极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最终萃取出4个公因子(见表8)。
根据每个公因子所包含各因素的共性进行命名,分别为国际促进因子、比赛赛制因子、经济投入因子和商业发展因子。各因子所包含内容见表9~12。

2.2 国际促进因子

近年来,世界排球运动不断发展,无论从管理、赛制、训练理念、训练手段和方法,以及科研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排球技、战术打法也在不断地创新。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在世界排坛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球队运动成绩却快速下滑,逐渐拉开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距离。表9是管理模式因子各因素调查情况。结果显示,在世界排球竞技水平的发展对我国排球训练的科学化和训练效益提出更高要求的因素中,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两者相加高达93.82%。中国排球曾经多年领先于世界排坛,正是因为其自身勇于创新并拥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而现今在世界排坛整体竞技水平、技战术水平快速提高的形势下,中国球队成绩却快速下滑;因此,对于中国排球来说,更好地巩固与完善现有的技术和战术体系,吸取世界强队的先进经验,提高训练效益和科学性是当务之急。在2011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中国男女排分别排在第10位和第6位。由此可见,中国排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与世界排球紧密相连。在世界排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排球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同样,现今世界排坛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训练方法、手段及管理模式等对中国竞技排球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从国际排联组织的各项世界性比赛有利促进中国竞技排球的发展因素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占53.61%。比赛是对训练成果的检验,是提高队员能力的最佳途径。以赛代练是现代排球训练的新理念,由于比赛拥有真实性和不确定性,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论从心理、体能,还是技战术上都能够得到较大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对于新队员来说,多参加比赛能快速增长比赛经验,提高自信,完善和检验自己的技战术,增加与老队员的磨合,使之快速成长。目前,在国际比赛中除了代表最高水平的,世锦赛和奥运会排球比赛之外,国际排联还组织有世界男排联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和大冠军杯等比赛,积极参与这些比赛对中国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对排球财政投入加大,对保障运动队训练起到了支撑作用。从世界排球的新特点为我国竞技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占22.68%和49.48%。从排球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无论在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创新和改革,特别是近10年来,世界排坛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的出现表明了排球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中国排球只有了解和熟悉这些规律才能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发展。
从世界排球的发展促进排球参与文化和观赏文化传播,有利于我国排球的发展因素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为71.66%。排球运动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除了排球自身的魅力之外,它的发展本身也起到了极大地推广作用。通过高水平比赛打造球星、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球队竞技水平和排球观赏性,这些都为排球的普及和参与奠定了基础。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受到世界排坛这个有力推广者的影响,排球人口和排球氛围将会显著提高。随着人们对排球运动需求的增加,排球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科技进步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因素上,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占83.51%。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了提高竞技水平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领域中来。随着科研方法、科研手段的不断增加,体育科研与时间紧密结合必将推动排球运动快速发展[3]。在现今的世界排坛许多球队已经非常重视科技在排球训练、比赛中的运用,他们专门设立了科研教练和科研团队,主要职责是通过诸如排球比赛数据分析系统Date Volleyball、Dafeshi等摄影、计算机技术和设备获取球队所需资料,为教练员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及理论支持。同时,还将生理、生化,以及生物力学技术运用于训练和比赛之中。而目前的中国,除了国家队之外,大多数的省市排球队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条件。

2.3 比赛赛制因子

科学的赛制能够提高比赛的竞争意识,促进体育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表10是比赛赛制因子各因素调查情况,从调查中可见,在主客场赛制能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比赛能力因素中,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分别占40.21%和47.42%。在比赛中主场球队的运动员由于占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因此,显得更加自信,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技战术水平。相反,客场比赛的运动员由于场地环境、裁判员和观众的不适应将会影响到他们自身技战术的发挥;因此,主客场比赛赛制,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环境有利和不利于自己2种情境下进行比赛,进而使心理和比赛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从主客场制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利于主场形成球迷群,有助于排球商业运作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占87.63%。过去我国排球比赛的举办采取的是赛会制,教练员与运动员同时在一个赛区进行比赛。这种形式的比赛虽然从财力和人力上相对节俭;但是,从市场化的运作上过于呆板,并且比赛的激烈程度较低,参赛各队压力也较小。而主客场比赛,由于有一支球队是在自己的城市参赛,所在地的排球爱好者、相关部门领导、运动员的亲朋好友等能较容易到现场观看比赛,形成更多的球迷群。另外,由于主客场比赛是在不同城市中进行,对排球商业化的运作也会非常有利。比赛的承办者可以利用当地媒体、广告、门票等进行一些商业活动。
从主客场制使比赛形式与国际接轨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因素相加为85.56%。目前,中国排球联赛采取的是主客场比赛赛制,这种赛制与国际比赛赛制相吻合。因为主客场比赛赛制是职业比赛的一个重要特征。运用这种赛制既能提高球队的竞技能力,又有利于比赛的商业运作。

2.4 经济投入因子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逐步形成了由国家承担而转变为国家与社会共同承担的格局。其中,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为运动队的资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经费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结构。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没有市场就没有竞技体育的社会生存环境,职业化、产业化推动着排球运动的迅猛发展[4],这为运动队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表11是经济投入因子各因素调查情况,从调查中可见,在经济发展使政府对排球财政投入加大,对保障运动队训练起到了支撑作用因素中,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相加占45.36%,接近50%,认为一般的占3

4.02%。

从经济发展使人们增加了体育消费投入,促进了排球商业化和大众化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相加占43.3%,认为一般的占36.08%。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大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人们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外,有了更多的余钱去满足精神生活和体育锻炼的需求,这就为进行体育消费奠定了基础。
从经济发展对于排球科研建设起到了保障作用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因素相加占49.8%;认为一般的占36.08%。经济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事业也进一步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的增加,带动了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排球事业当中;所以,经济是基础,只有在充足的资源支持下,我国排球运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5 商业发展因子

排球的构成包括竞技排球、商业排球和大众排球3个部分,这3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从表12商业投入因子各因素调查中可见,在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发展要求排球的职业化进程,进而促进排球发展因素中,认为很有影响的占24.74%,较有影响的占46.39%。在排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化、商业化排球已成为发展的主流,职业化、商业化模式能够带动排球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促进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从排球职业化发展较好的国家可以为中国排球职业化进程提供借鉴因素来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相加高达86.6%。意大利、法国、荷兰等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排球职业化的国家,这些国家排球职业化的实施大大推动了世界排球职业化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排球职业化进程提供了借鉴。 从竞技排球商业模式的成功运作要以竞技排球本身表现力与吸引力作为基础的因素看,认为很有影响和较有影响的占85.56%。为了适应排球市场化需求,国际排联对原有的排球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排球比赛的观赏性,增强排球比赛的吸引力,使排球运动的开展更加符合竞技排球商业化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包括:国际排球发展、比赛赛制、经济投入和商业发展。其中,当前国际排球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竞技排球发展与提高提供了条件,排球职业联赛主客场赛制的实施为提高中国排球竞技水平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竞技排球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商业发展和体育职业化模式为中国排球职业化发展提供了经验。由此,抓住机遇、借鉴经验、大胆创新,中国竞技排球将进一步快速发展。

3.2 建议

面对中国排球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中国排球相关管理部门在不断改进制约中国排球发展不利因素的同时,应进一步利用和扩大中国排球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素,推动中国排球运动的再发展。
参考文献: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务实[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3.
孙丽琴.现代排球运动的社会学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3):27-29.
[3]李明伟.谈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体育世界,2009(11):116-117.
[4]张欣.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兼析亚洲排球落后的原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71-74.
[5]刘鹏.新中国成立60年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情况[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
[6]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
[7].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2008.
[8]刘鹏.建设体育强国还有相当大差距[N].中国体育报,2009-12-14(1).
[9]周明华.排球后备人才选拔与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5):73-74.
[10]苏益华,龚德贵,胡永红.中国排球职业化改革发展与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570-572.
[11]李国东.世界排球运动的格局与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2):24-25.
[12]潘迎旭,高秋平.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6):863-865.
[13]刘艳.试论加快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2):40-41.
[14]于永玺,张迎迎.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2008(4):380-384.
[15]李峰,朱伟卫,张承玉.制约我国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因素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5):40-41.
[15]凌文杰.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2):98-100.
[16]张兴林,葛春林,张建章.我国男子排球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85-87.
[17]李国东,钟秉枢.对我国排球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317-321.
[18]古松.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